网站首页 > 大盘分析> 文章内容

6月30日四大证券报再发分析股市

※发布时间:2017-11-18 19:37:55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近一段时间以来,我国资本市场震荡加剧,各方看法分歧加大,甚至出现一定的恐慌情绪。对此,分析人士认为,当前,经济基本面有向好迹象,动力还将继续,流动性宽松态势仍将持续,支撑市场的逻辑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市场基本格局依旧。

  近一段时间以来,我国资本市场震荡加剧,各方看法分歧加大,甚至出现一定的恐慌情绪。对此,分析人士认为,当前,经济基本面有向好迹象,动力还将继续,流动性宽松态势仍将持续,支撑市场的逻辑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市场基本格局依旧。

  无论短期走势如何,资本市场最终要从经济基本面中获得支撑。尽管当前经济运行仍然面临较大的压力,但是最近发布的数据已然透出了一些积极信号。

  数据显示,5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比上月加快0.2个百分点,连续两个月增速加快;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加快0.3个百分点;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增速分别加快8个和11个百分点;31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稳定在5.1%左右,比上月有所下降;出口总额虽同比下降,但降幅比上月收窄3.4个百分点。

  “短期来看,工业、投资、消费、进出口等主要经济指标稳中向好,就业稳中有升,经济运行处于合理区间,经济基本面短期内比之前有所回升。”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诸建芳说。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新的个性化、多样化消费需求正在引领消费升级,成为经济一大亮点。数据显示,5月份全国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39.3%,增速比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快29.3个百分点。

  海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雷认为,伴随着工业化走到后期以及人口老龄化加速等,传统的消费会有一定萎缩,医疗、养老、健康产业、互联网+相关、新能源新技术相关的产业会有一定发展,服务业、新兴产业将在今后长期保持上升势头。

  经济数据中的一些积极变化与多项措施的出台不无关系。今年以来,各项措施陆续出台。“一带一”、长江经济带、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发展战略相继部署,支持创新创业、“互联网++”行动计划、“中国制造2025”等政策举措陆续出台,对培育经济运行内生动力、激发经济活力发挥了重要作用。

  雷认为,未来还有很大空间。比如包括利率市场化、资本项目在内的金融,以及国企、财税、土地等。这些措施的推出,将对提高整个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十分有利。

  在宏观经济出现积极变化的背景下,部分行业的企业盈利水平有一定改善,对市场形成正面效应。“短期来看,稳增长政策的支持将继续改善经济基本面和企业盈利状况;中期来看,效益的需要过程,陆续的效益、创新创业驱动等将激发经济内生动力;这些都将进一步夯实资本市场的基础。”诸建芳说。

  对资本市场的参与者而言,最值得关注的就是资金面。此前,市场曾经猜测,随着经济出现企稳信号,货币政策基调或许会发生变化。这样的预期对市场形成了一定的冲击。

  就在这一片猜测当中,6月27日下午,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定向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和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多位受访的专家认为,这证明了货币政策目前不会有大的转向。

  一个不可忽视的事实是,尽管部分数据透出经济基本面的积极信号,但稳增长的压力仍然较大。数据显示,5月份CPI环比下降0.2%,同比上涨1.2%;PPI环比下降0.1%,同比下降4.6%。

  对此,中金公司认为,5月份CPI和PPI数据表现疲弱,表明通缩压力仍然较大,实际贷款利率仍然过高。如果通缩压力未得到有效遏制,将可能今年初以来企业盈利能力的温和复苏势头。

  针对27日的降息降准,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陆磊也确认,经济增长进入新常态,但稳增长压力依然较大,从前瞻性角度看,有必要进一步实施松紧适度的货币政策以支持经济稳定增长。

  陆磊同时表示,此次降息降准改变了以往交替运用数量型工具和价格型工具的操作方式,体现了“对宏观经济运行和金融稳定的充分权衡”,存贷款基准利率降低为实体经济融资成本进一步下行、稳定企业和居民投资与消费预期提供了政策支持。

  分析人士认为,央行选择这个时点降息降准,为下半年经济金融在合理区间运行奠定了流动性基础,意味着流动性充裕的态势仍将持续,这将对资本市场构成有力支撑。

  值得关注的是,陆磊还表示,存贷款基准利率持续下行和定向降准有利于为“十三五”时期金融提供更为充分的政策空间。一方面,金融体系以更为充分的流动性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直接投融资比率将有望从2014年末的17%左右逐步提高到“十三五”末的25%左右;另一方面,在结构性调控下的差异化竞争和高效资源配置将有利于一个更具竞争性和竞争力的金融体系的健康成长。

  资本市场是各种信息发生综合反应的平台,预期和信心在这里得到充分表现。在经济基本面出现向好迹象、流动性充裕态势仍将持续的背景下,多位市场人士认为,市场的基本格局没有发生根本变化。

  在博时基金宏观策略部总经理魏凤春看来,支撑市场的宏观逻辑并没有改变。无论是对经济效果的预期,还是当前货币政策的延续,还有新兴产业在国家政策支持下的快速成长,只要这些没有改变,市场的基础就在。

  “资本市场是双重信心的表现,一方面资本市场自身就是信心的载体,另一方面,它又能够为整个经济提振信心。”中信证券证券金融业务线负责人房庆利认为。

  在日前的新闻发布会上,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张晓军也表示,市场虽然在短期内出现较大幅度的回调,但红利、流动性总体充裕和居民资产配置的基本格局没有发生改变,经济企稳向好的趋势更加明显,各项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措施的持续发力将进一步夯实市场基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将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

  不过,“之前持续数年的熊市让投资者压抑了太久,当看到经济发展的新方向正在形成时,前期市场的热情过于强烈。”魏凤春说。

  分析人士提醒,市场基础的夯实还需要未来经济效果的印证,在对长期总体态势持积极看法的同时,必须注意防范波动加大的风险。

  房庆利表示,从国际经验上看,重大国家战略或新经济形成气候,都需要时间,例如美国在2000年时的互联网泡沫破灭到如今的互联网行业强盛也经历了十几年的时间。这需要投资者的耐心和专注。

  对于当前的资本市场,安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高善文认为,在经济增长仍面临较大压力、股票筹码的供应没法完全恢复、资金面相对比较宽松的背景下,市场格局不会出现根本性变化。

  谈到未来的市场格局,高善文表示,未来,如果经济恢复的预期逐步兑现,大量中概股回归的影响逐步发酵,注册制能够顺利推出,整个市场所面临的宏观会逐步发生深刻变化,渐渐由博弈驱动向依靠基本面力量驱动演化。

  央行上周末“双降”未能安抚市场的心。昨日A股市场再现大跌,沪综指盘中杀破3900点整数关。一时间,关于“配资清盘”、“两融爆仓”的四起,市场情绪到了本轮牛市以来最为脆弱的时刻。

  然而,权威机构和券商的反馈显示,杠杆资金的状况并不像市场中一些极端描述所形容得那样。巨大的抛售压力更多地来自投资者集体寻求避险所诱发的踩踏。

  恐惧始于未知,未知止于公开。近期市场的大幅下跌给投资者和监管者都上了刻骨铭心的一课。投资者如何为自己的情绪“降杠杆”,监管层如何进一步健全管理机制,及时明确预期,都是目前值得深思的问题。

  据上证报记者了解,证券公司自上周起便主动加强两融资金的风险管理。各大券商从总部到营业部全员出动,对于维持比率的账户,除主动发送风险提示短信外,还主动致电投资者,在安抚情绪之余,要求客户主动减仓提高维持比率,或尽快补足金,并将维持比率提高至150%以上。

  周一早盘的高开行情也给这些两融账户留足卖出空间。没有追保的投资者都在当天早盘主动平仓。而更多的两融客户选择提交现金以增厚安全垫。昨日开盘后15分钟内,两市合计成交2824亿元,占全天成交额18%。正是通过主动交易及增加现金金,多家券商维持比例低于130%及预警线%的客户数量不升反降。

  截至周一收盘,维持比例低于130%的投资者在受访券商两融客户总数中的占比不及千分之一,低于预警线的占比也没有超过百分之一。

  另据券商介绍,即便未来系统性风险继续,证券公司也不会在盘中自动批量平仓。一来制度上没有设置盘中强平的;二是系统上暂时无法批量处理。因此,券商在平仓时多采用更为灵活的手工挂单,一旦维持比例回升至150%便停止卖出。

  证金公司昨日午后公布的两融整体数据同样显示两融风险可控。消息一经发布,市场随即止跌企稳,各大股指纷纷走出V形反弹,沪综指盘中一度回抽280点。

  股指近半个月来大幅下挫,有合理调整的部分,但也出现了非集中抛售。有一种流行的说法是,清查场外融资,去杠杆,所以导致了暴跌。那么,真实情况是怎样的?是不是存在巨大的平仓压力呢?

  证监会发言人张晓军昨晚发表谈话,用充分的数据说明目前券商两融业务风险可控,住了近两周股市较大幅度回调的检验,而场外配资风险也得到了相当程度的。

  可见,所谓杠杆资金对于市场的交易并非一柱擎天,而平仓压力巨大无比也不是真实情况。在此,我们呼吁各方客观看待股市杠杆投资,分清融资与“影子融资”,以态度参与市场。

  我国从2010年开始试点融资融券业务,2011年11月份该项业务全面推开。经过5年多的实践,该项业务总体进展顺利,监管底线较高,风险可控。

  早在400多年前,融资融券业务就已出现——1607年,当荷兰东印度公司的股票在刚刚开始交易时,就已经出现了买空、卖空以及借券业务。融资融券交易是海外证券市场普遍实施的一项成熟的交易制度,通过为投资者提供融资,给证券市场带来新的资金增量,对证券市场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融资融券还通过发挥有效的活跃交易的作用,完善市场价格发现功能,充分激发证券市场的功能,为投资者和券商提供新的盈利模式。

  当然,两融业务如同一枚硬币,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另一面,即助涨助跌,增大市场波动和系统风险。这就对监管提出了更高要求。不过,从全球主要市场评估来看,这一成熟的交易工具对市场的影响总体上利大于弊。

  5年多的国内实践也表明,融资融券业务的开展不仅增加市场流动性,改变市场单边市的困境,而且有效拓宽了券商业务领域,也为投资者提供了新的交易机制。

  通过对比美国、日本以及中国等地的融资融券交易制度和交易情况会发现,在允许从事融资融券交易的证券公司资格、客户资格、对金的设置、个人信用额度的等方面,我国沪深市场的相关设置约束是最严格的。这为两融业务的健康发展奠定了的基础。

  同时,监管部门对券商两融业务的监管从未放松。今年4月3日,中国证监会通报了2015年第一季度对券商融资类业务的现场检查情况。对46家券商融资类业务为期两周的现场调查显示,券商融资融券融资类业务总体规范,没有发现重大违法违规行为。对部分存在向不符合条件的客户开展两融业务、违规为客户融资活动提供便利等行为的券商采取了相应的行政监管措施。

  受监管警示,券商行业自身也已经在对金比例和融券折算率进行自发调整。进入6月份,监管层宣布修订融资融券业务管理办法,券商两融金额不得超过公司净资本的4倍,同时调整投资者门槛,允许合理展期。修订管理办法的主要目的是进一步健全制度,促进融资融券业务规范健康发展,确保市场平稳有序运行。

  其实,对于场外配资可能引发投资狂热而积聚市场风险,监管层早有,并采取了一些监管措施。2015年4月17日,证监会明确要求“不得以任何形式参与场外股票配资、伞形信托等活动,不得为场外股票配资、伞形信托提供数据端口等服务或便利”。其后,监管层还对券商提出了严格的自查、自纠要求。

  笔者以为,应该严格厘清场外融资(即“影子融资”)与场内融资界限。“影子融资”不得介入证券公司系统,是对证券公司业务管理规范的完善,是为有效防止风险死角。在互联网金融与创新越来越发达的当下,对于那些场外以规范合同方式,且有规范风控体系的各种形态存在的影子融资,可以交给市场调节和约束;而对于违反现行法律的影子融资行为,应由相关监管部门尽快出台立法,并依法处理。

  最近几天市场情绪不稳定,出现非下跌,其中的一个导火索就是误读监管政策,过分夸大杠杆资金的比重特别是违规资金的比重。矛头指向了的场内两融,以为中国股市内部发生了很大的乱子。真实情况是,不但场内融资不存在大规模平仓之忧,“影子融资”也不存在大规模平仓压力。近期的暴跌,有合理调整的部分,但因融资问题的混淆和,也导致了非调整。

  在此,我们有必要说明的是,股指前期的持续攀升并非单靠杠杆资金独臂推高,而是有经济向好、深化的内在推动力使然。2014年沪深大盘上涨之前,主板市场已经经过了近7年低迷时期,上涨在很大程度上是恢复性的。

  周末利好消息不断,但市场并未认为调整就此结束,反而在昨日午后再度杀跌。此轮暴跌从5178至4053点,中间居然没有明显的抵抗。分析来看,本轮杀跌的力量主要来自四个方面。

  第一,场外配资。证金公司昨天罕见地在午盘回答记者提问,称沪深两市近两个交易日通过HOMS系统强制平仓金额不超过40亿元,昨日上午强制平仓规模约22亿元,合并占交易量的比例很小。可是,场外配资监管已成常态,投资者降杠杆对市场形成较大的短期冲击,在负向循环中形成了恐慌情绪。

  事实上,大盘从去年七月份开始的上涨,配资是重要的力量。此轮暴跌,基本上瞬间消灭了高杠杆的配资资金,从高杠杆一直杀到低杠杆,不可谓不凶。依据目前民间配资加伞形信托的入市状况测算,配资公司大约有一万家左右,平均规模约为1到1.5亿元,保守估计,整体的配资规模约为1到1.5万亿元之间。

  第二,融资盘。中国证券金融公司称,目前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风险总体可控,强制平仓的规模很小。压力测试表明,在目前市场情况下,融资融券业务整体维持比例仍然远高于预警线日两个交易日,因维持比例低于130%而强制平仓的金额不到600万元,风险仍然可控。

  但根据融资余额统计,目前市场上总共有2万亿元的融资盘,规模不可谓不大。上涨过程中,这2万亿的力量推动了指数快速上涨。同样,当下跌的时候,这些融资盘也会变成下跌的推动力量。

  第三,融券盘。融券是一股很强的做空力量,在股票快速恐慌下跌的过程中,会吸引融券力量的介入,加上融券有比较高的要求门槛,资金体量较大,它们的力量会使下跌更加,让多头完全没有之力。

  第四,股指期货。期指是一种对冲工具,当出现明显的下跌趋势时,大资金股票持仓者就会持有股指期货空单来对冲风险,造成股指期货快速下跌。此外,部分做空的投机者也会利用卖出现货拉低标的指数获取更大利益,这无形中也加速了大盘下跌。

  第一,技术因素。技术意义上,从6月12日创下的5178.19点七年新高开始算起,上证综指昨日收盘报4053.03点,下跌超过1100点,跌幅21.7%;创业板指和深证成指则分别从高点下跌了33.4%和25.5%。如果按传统技术分析理论,将下跌20%作为进入熊市的标志,三大股指均已跌入技术性熊市。

  第二,时间因素。本周是6月和二季度交易结束的时间,季末时点因素导致6月底前资金供求格局偏紧,市场形成一定的。申万宏源认为,本周A股市场波动会加大,中期内市场要经历一个比较长时间的休息,很可能要持续到9月和10月之后,也有可能要到12月份。预计7月A股反弹之后,公募基金可能逐步减仓,为进入休整阶段“预热”。

  第三,政策因素。6月10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只字未提宽松货币政策,通篇在强调积极财政政策。如果积极财政政策短期出现效果,宽松货币政策的必要性可能下降。可是,6月28日降准降息又如何解读?多数专家认为此次双降利好股市,而实际上却事与愿违。因此,必须换个角度看问题。如果6月PMI终值仍不乐观,表明前期降息降准对降低长期融资成本的效果有限,虽然宽松政策仍有必要,但预计空间可能有所收窄。

  在当前情况下,面对后市应采取两大应对策略。一是顺势而为,当前策略是不轻易抄底,等回落企稳再说。二是对待,涨涨跌跌是股市的自然规律,投资者需保持的态度。A股快牛行情已经宣告落幕,但长牛逻辑并未打破,经过中期调整后,长线有望在震荡中走出慢牛行情。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