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问:您如何开始瓷器收藏的?
答:小时生活在南长街,与很多文化名家,如王雪涛、周元亮、郭传璋、胡爽盦等为邻,在习画的同时,也欣赏到了老先生们的藏品,受益匪浅。让我难忘的是1977年毛纪念堂建成并清理渣土时,捡到了我的第一块瓷片,那是一枚永乐瓷片,但是当时我不知道是什么时期的,就觉得很好看,为了找到答案,查资料,逛博物馆,可是当时可以参考的书籍非常少,博物馆也只有两家,得到答案十分困难。可喜的是,随着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港台收藏业界人士大量涌入内地,他们带来了国外出版的珍贵资料,一些疑问迎刃而解,让我茅塞顿开。那时建筑工地多了起来,无论冬夏,我奔走于各个工地采集标本,时不时的甚至还能采集到些完整器。可以说从那时起,开始了我的瓷器收藏。
2、问:作为实战派,您觉得您与院派的不同之处在哪里?
答:我认为实战派和院派的争论本就没有什么意义,其实应以个人眼力高低为论。院派是为国家服务,他们花国家的经费,帮助博物馆去收购东西。院派有他们自身的优势,但是最大的短处则在于他们很少花过自己的钱。在近几年,院派也出了很多笑话,眼力高低真的不好讲。实战派则不然,他们为了收到藏品,上下求索跑遍全国,所以当时我不仅满全国狂跑实战收货,空余也尽量利用机会多上手博物院的馆藏。记得多年前在山东,我碰到了一件瓷器,卖家开价20万,最终以16万元成交,所谓实战派就是这样,在把钱交到卖家手中之时,手不抖心不跳,非几十年则不成。
上世纪八十年代,市场上假货还很少见,那时也会打眼买到后朝仿前朝的瓷器,比如把清末仿乾隆的,当作本朝真品买到;在九十年代初,大概93、94年之后,大量赝品市场,观古知新,一摸爬滚打走到今日,现在想想常宝贵的经历。实战中让我印象较为深刻的是在某古玩店买到了一件回流的汝窑瓷器,有一条长冲,后来一南方人给开价到了700万。2000年我加入到一家拍卖公司,虽然现在离开了那里,但是我还是十分感谢公司,在这十几年中我也陆续帮助公司与个人经手买了近六、七千万的古董;能拥有这些平台和历练,才可以锻炼出今天的眼力。
3、问:如何才能被称作收藏家?
答:收藏家的意思十分宽泛,收藏的内容也很丰富。单就瓷器而言,我认为能够拥有很高的实物鉴定水平和系统完整的瓷器知识体系,并拥有诸多标本和几件馆藏份量级的重器者,才可以被称为收藏家。大多国家博物馆的研究员更适宜称为研究员或鉴定师或学者之类。而像徐展堂、葛师科那样拥有私人博物馆,收藏有宋、元、明、清代重量级藏品的藏家,我们则称之为收藏大家。
4、问:您以收藏哪方面瓷器为主?
答:主要以宋、元、明代瓷器为主。今天展示一件我收藏的元代青花花觚,这件瓷器是我几年前在南方某文物商店买到的,称其全名应该为元代青花蕉叶折枝花出戟觚。它呈喇叭口、长颈、折肩,腹部四边出戟,平砂底,底部有一方孔。口沿内饰卷草纹,器身绘蕉叶、钱纹、卷草、折枝花、缠枝莲等,共六层装饰。首都博物馆和江西高安博物馆各藏有一件相类似花觚,略有不同之处在于这件底部方空略有偏离,馆藏两件底足方孔则在正中央。
5、问:为何您甘做一个隐士而不多站到台前,像央视那些鉴宝专家或马未都先生那样?还有您对现在市场的乱象如何评价?
答:我不习惯太抛头露面的,现在也有给博物馆做专业顾问,不时有东西,他们会让我看一眼。不很习惯站台前。因为时间灵活,有时也还外出参加笔会,顺便淘淘货买买古董,为此知足矣。
另外现在的文物市场实在是太乱了,大约十年前,我们还经常去拍行买东西,现在好东西几乎很少,就不爱去了。一位文物局的朋友说:目前,一些文物拍卖企业利用《拍卖法》的免责条款,“知假拍假”,欺诈消费者。拍品主由关联利益群体来垄断,这能好到哪里?
现在更有些所谓的“专家”、“学者”或昧着,或胸无点墨瞎说一通,把这个底蕴悠久、传统而古老的行业搞成浑浊不堪的江湖!长此以往,艺术品市场前景真的令人堪忧。若要我参与,除非打出保真的旗帜,我们要以自己的眼力、品格、、去做!当然,也要相信随着法律的健全,文物江湖乱象会有所改变,我们只能拭目以待。
6、问:作为资深的业内专家,您如何看待古陶瓷的价值?也请谈谈对入行者的?
答:古陶瓷是中国的国粹,是古代先人们智慧和勤劳的结晶。瓷器永远是受追捧的国之瑰宝。
涉足古玩唯一的方法第一是经行家指导入门,即:要找对老师;第二,要勤奋地学习。多去窑址或建筑工地亲自采集标本,与博物馆藏品进行比对,如此反复学习实践,总结经验,才能逐渐成熟。这是入门唯一的捷径。最后,也是比较重要的一点,要保持良好稳定的心态,在看到梦寐以求的古董时,能够保持冷静,不为而了双眼。以上三点说起容易,做起难。
希望每位古董爱好者都能够收藏到自己心爱的藏品。
延伸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