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时,喜欢读书,午休前总要读上一段《红楼梦》,一本书读了有几个月,时常去学校读书馆借书回来读,面部痣的位置与命运还喜欢将喜欢的句子摘抄下来,这也许是少年时对文字最亲近的交流与接触吧。算是触电文学吗?算吧,一本未完成的《外星人》的小说,依然压在某个角落,都忘记被母亲放置在哪里了;发发牢骚,迸发的诗句就一一记在自己的小诗本上,如今也积累了一小本。
大学也在庸庸碌碌中度过,学习英语专业并不是在语言上给我带来了多大的优势,更重要的是思维方式。后来工作的兜兜转转,居然又回到了写作这条道上来,误打误撞进去到编辑行业,从一家意大利广告公司的编辑工作起,写作便成了日常工作,策划栏目,撰写客户的文档,采访、翻译、校对,练就了一身小编的武艺。又开始再艺术圈里奋笔疾书,有幸为多位中国著名国画大师写评论和采访倍感荣幸,也受到了大家的认可,自己倍感欣慰。曾在展览中遇到鲁光老师,他说我的文笔有男子气盖,却是个小女子。
后来,书画市场低迷,一次,朋友引荐进入一家当代艺术创业公司,以艺术顾问进入,做着新和出版的工作,与摩洛哥前大使夫人奴瑞亚和爱沙尼亚大使罗克对话,并在郭宇宽博士的带领下,我们拜访了友城基金的小鹰们,撰写了名为《上不了哈弗又如何》的书籍,去深圳Beloves和研究团队同事一起撰写完成了《情感定制 意义经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