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名家专栏> 文章内容

千秋名士有文章——石钟山名人题刻漫议

※发布时间:2020-9-24 3:38:05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山不在高,有名人“广告”则名。坐落在鄱阳湖与长江交汇处,海拔57米、面积不足0.1平方公里的石钟山,就是因为北宋大文豪苏轼那篇仅500多字、被选入中学课本的《石钟山记》而出名。加上历代名人对石钟山得名原因的不断考证、为之吟诗作赋,石钟山因此更加闻名遐迩。

  到了石钟山,才知石钟山其实有上下两座,相距约1200米,大小、山势、形状相似,上石钟山倚南,滨湖而立;下石钟山靠北,面江而屹。苏轼所述的、最为著名的为下石钟山。人们常说的石钟山即指下石钟山。上石钟山因尚未向游客,一般鲜有人提及。

  石钟山虽小,但控江扼湖,号称“江湖锁钥”,自古以来为兵家必争之地。三国周瑜在鄱阳湖水军,兵发石钟山进击赤壁;元末朱元璋与陈友谅大战鄱阳湖,石钟山上曾见刀光剑影;清代曾国藩湘军水师与太平军先后以石钟山为营垒,在湖口鏖战十年;初李烈钧湖口起义袁世凯,其司令部曾设石钟山。千百年来,石钟山屡遭兵燹,几易其主,血染山石……如今,石钟山旧貌换新颜,亭台楼阁,塔榭舫廊,树木繁茂,园林景致,美不胜收。今天所见的山上许多建筑物,大多是咸丰年间湘军占领后,驻防主将彭玉麟组织修建的。

  进入石钟山大门,经过石钟亭后便见到怀苏亭,亭中立一碑,正面雕刻苏轼像,背面刻清代书法家翁方纲所书《石钟山记》。《清朝书画录》把翁方纲和刘墉、梁同书、王文治并称“翁刘梁王”,亦与刘墉、成亲王永瑆、铁保并称“翁铁”。其楷书主要取法虞世南,谨严,劲挺秀雅。此作《石钟山记》可见翁方纲楷书的典型风格,只是经过数次摹拓、翻刻,字型和笔画已有变形,神韵大为减损,已成无补之憾。

  在翁方纲所书《石钟山记》尾有彭玉麟一段长跋,道出了翁方纲此手迹能流传下来而充满传奇色彩的经历,后人能见,实为有幸。“石钟山旧有苏子记碣,风雨飘零,年久蚀落没荒芜中。乾隆岁戊申(1788),翁覃溪(翁方纲)以宫詹视学西江,过而书付于石。往来游人有拓之历六十余载。至咸丰癸丑(1853),粤逆(太平军)犯豫章、蹈湖口,踞此山为巢,是碑遭兵燹,大雅共弗睹午越。丁巳(1857)予率战舰破贼,收复是邑,于山巅建昭忠祠以祀战亡之将士。工竣适候岑藕舫司马莲乙,于旧家得翁书《石钟山记》墨拓一纸来示。予喜见名贤遗迹,不忍湮灭,交幕友大沩山人、胡君湘、林钧而重镌之,以存湖山。故实就昭忠祠左偏悬崖,创坡仙楼以藏。是石并贯一联于楼,曰:‘石骨耸峰余,百战河山增感慨;钟声听浪击,千秋名士有文章。’特记是山之与是记云耳。衡阳彭玉麟跋时咸丰戊午(1858)秋九月也。”

  彭玉麟的这幅长联,高度概括了石钟山地貌、战略地位,以及深厚的文化底蕴。据悉,历史上有500多位名人上过石钟山,其中“唐宋八大家”中就有七人来过,留下的历代有关咏颂石钟山的诗辞歌赋达1000多篇,在山上石壁和石碑上留下的、今天我们所能见到的名人题刻有近百处。这些题刻,有的字迹漫漶,有的因石壁和石碑碎裂而内容不全,它们了沧桑岁月,了战火硝烟,了历史的巨大变迁。

  石钟山天灯塔近旁的一块石壁上,赫然题有“力挽狂澜”4个擘窠大字(图①),依稀可见其题记小字:“清咸丰七年(1857年)秋,军门杨厚庵(杨载福)、方伯李迪庵(李续宾)、廉访彭雪琴(彭玉麟),水陆会师,击溃驻守石钟山的太平军。谢永祜留此驻防,摩崖纪之”。落款为:“湖南浏西青芸谢永祜题。”作者谢永祜,湘军副将,当年打败太平军后驻防石钟山的主要将领之一。湘军与太平军在石钟山作战的10年中,从1854年11月曾国藩率湘军顺江而下攻到石钟山下开始到1857年9月,太平军占据石钟山,湘军是进攻的一方;之后直到1864年6月太平天京被攻克,湘军占据石钟山,太平军不甘心失败,多次向石钟山发动进攻,但一直未能攻取。谢永祜题“力挽狂澜”,可以想见其当年在湘军攻克石钟山后的喜悦和豪迈之情。

  在长廊旁有数块大石,许多石上有题刻,其中一块刻有“清慎勤。肖干题”(图②)。肖干,湖南人,1926年11月至1927年2月任湖口县首任县长。他在石钟山题“清慎勤”,三字乃为官之箴言,“清”为本,“慎”为要,“勤”为先,一是自警,二是勉励来者。

  在石钟山北崖有一上谕亭,亭中立有上谕碑(图③),曾国藩书,内容为皇上口谕,悼念在石钟山一带与太平军作战阵亡之将士。此碑已被列为省级文物。

  刘姓女孩名字大全

  快到山顶有一小四合院,名叫浣香别墅,据说当年彭玉麟居住于此,如今四周展示着历代名人留下的碑刻或碑刻拓片。其中有一块大的“寿”字碑,是彭玉麟为他母亲所题,落款“彭玉麟”三个字看似“彭麟”两个字。相传彭玉麟把自己比作彭家的一块玉,所以把“玉”字嵌入“彭”字里。还有一件彭玉麟国画《梅花兰草图》拓片。他非常爱梅花,曾绘一万余幅梅花图,写了100多首梅花诗,并把自己称为“梅花使者”。此外,还有黄庭坚的书法四条屏、郑板桥的书法对联等。颇为引人注目的是唐代魏征的书法石刻(图④),内容为《尚书·洪范》:“无偏无陂,遵王之义;无有作好,遵王之道;无有,尊王之。无偏无党,荡荡;无党无偏,平平;无反无侧,正直。会其有极,归其有极。曰:皇,极之敷言,是彝是训,于帝其训,凡厥庶民,极之敷言,是训是行,以近天子之光。曰:天子作民父母,以为天下王。”为横式,分刻成数块碑围框加以。魏征书法当今罕见,唯见此迹,估计也是经后人翻刻、摹拓无数,难现其书法作品真迹神采。即便如此,能留下此碑刻,让后人能了解魏征书法风格之大概,也颇为难得。

  魏征(580-643年),字玄成,隋唐时期巨鹿人,唐朝家,曾任谏议大夫、左光禄大夫,以直谏敢言著称,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谏臣。从该碑刻可见,他的书法雄强刚健,有不可之气势,这种书风很容易使人想到唐朝大书法家颜真卿。因此,有人以为魏征书颜真卿。其实正好相反,颜真卿书风的形成,可能正是受魏征书风的影响,因为魏征比颜线年。魏征书迹后有北宋贤相文彦博、清代书画家黄乐之题跋。文彦博跋:“此玄成公(魏征)贞观间墨迹也。公以忠直显,并不以书法名,而观此卷,其朴茂之气扑人眉宇,如陈公所谓生前由直道没后振芳尘,岂知公之芳尘尚振于楮墨间。孰谓可以大节掩其末艺耶。”黄乐之跋:“文贞艺刚直立朝,而太称其举动妩媚。今观此书,古劲之中自含婀娜,宛然肖其为人不独犯颜敢谏,卓冠唐代。即其书法,开颜柳诸公先声而与虞褚相伯仲,但人垂千古不以字名耳……”

  经过浣香别墅,便到了且闲亭,这是彭玉麟当年忙里偷闲和接待宾客之所。亭子旁辟有曲径小池,周边巨石累叠,石上题刻成群,其中有斗大的“云根”二字,为彭玉麟所题。据说每当清晨,可见白雾绕池,就像白云从石根处升起,主人喜而题之。笔者到此,时至黄昏,未见白雾升腾,却留有更多的想象空间。(钟兴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