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名家专栏> 文章内容

军事名家谈《强军策》图书出版

※发布时间:2021-1-2 21:55:58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在八一建军节来临之际,备受广大读者关注的《参考消息》专题报道“强军策”结集出版,《强军策》图书出版座谈会7月30日在国防大学举行。

  来自国家有关单位,国防大学、军事科学院、上海市和出版发行单位的百余名领导、专家齐聚红山脚下,满怀着关注军队、助力强军兴军的责任担当,参加《强军策》出版座谈会。

  进入21世纪以来,新军事成为时代的强烈脉动,成为世界大国强军的必由之。2015年,中队拉开大幕。作为全国发行量最大的,《参考消息》与中国权威军事新闻信息发布平台解放军分社强强联合,精心策划、重磅推出专题报道“强军策——紧跟世界新军事的脚步”。这是继2014年共同推出《甲午殇思》系列报道后,双方再度联手。“强军策”专题报道邀请刘亚洲、任天佑、王卫星、金一南、徐焰等20位国内军事名家,撰文评析世界新军事发展趋势,考察点评世界大队成败得失,纵论分析世界新军事对我国深化国防和军队的经验。

  报道紧紧围绕世界新军事的特点、趋势及内涵,深刻21世纪以来战争、战争面貌发生的深刻改变;注重梳理、总结大队过程中的成败得失,军事规律;秉承“用中国视角观察世界、用世界视野审视中国”的原则,紧贴我军实际,借鉴他国经验教训。系列报道将宏观与具体、理论与现实有机结合,深刻而系统地诠释了新形势下军队的必要性、紧迫性、规律性,引发军内外、国内外高度关注,在中队的重要历史时期刮起了一场“思想风暴”,在全社会引发了关注军改、思考军改、助力军改的热潮。

  为了进一步扩大报道影响力,上海远东出版社将系列文章结集成书出版,向全军全社会推广、军事名家们的思想结晶。在出版座谈会上,作者代表、部队代表和发行单位代表纷纷发言,围绕军队和系列报道畅谈创作体会、阅读。国防大学刘亚洲空军上将、上海市常委会副主任薛潮、国家新闻出版出版管理司司长周慧琳先后致辞,对系列报道的成功开展和图书的出版发行表示祝贺。解放军分社社长曹智和《参考消息》总编辑张铁柱,作为系列报道的策划者和《强军策》主编,介绍了策划组织“强军策——紧跟世界新军事的脚步”系列报道的情况和体会。

  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强军策》出版座谈会,正式推出这部关于强军的精品力作。《强军策》是由解放军分社、《参考消息》、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和国防大手打造的一部大书。它集军内外多位知名专家学者的智慧,从世界大国发展的历史纵深,从当今时代军事强国竞争的现实维度,展开一幅“强国必强军,强军必”的立体画卷,浸透着他们执著于强国强军伟大实践的历史责任和担当。

  我们身处的时代。历史告诉我们,是历史发展的巨大推手,世界历史的演进无不因而前行,国家的发展无不因而强盛。世界每一次科技、每一次工业的催生到来,每一个世界大国的兴衰成败,都无可地证明了这一点。的阻力来源自己,最的敌人也是自己。如果故步自封,不思进取,那必将走不出自己,并断送未来。第一次鸦片战争,大清王朝的数万清军却不敌几千敌人,从此了中华民族的一段历史。近代历史学家、湘人蒋廷黻一语道破。他说:“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的致命伤。失败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而力图,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倘使同治、光绪年间的移到道光、咸丰年间,我们的近代化就要比日本早二十年,远东的近代史就要完全改变面目。”回首往事,那段历史给我们民族造成多么大的伤痛。治愈伤痛往往要比本身更痛。不要比改不成得多,付出的代价要大得多。

  军队也是如此,只有才能强军。军改是一场。中国所面对的发展大棋局,要求我们必须;国家主权安全面临严峻的现实挑战,要求我们必须;当今世界发展的大变局,要求我们必须;世界军事的激烈竞争博弈,要求我们必须;贯彻习强军战略思想,落实新形势下军事战略方针,要求我们必须。今天的军改,不但要改,一定要改好,必须赢得军改这场的胜利。

  军改由人来改,军改必须首先改人。改人首先就是改自己,革自己的命,在头脑中来一场思想风暴。过去我们放思想,现在讲要进一步解放思想。那么解放思想的阻力到底在哪里?这个障碍不在思想之外,而在思想以内——那就是没有思想。连思想都没有,何谈解放思想!首先思想。思想必须,观念必须更新。特别是要勇于否定,敢于撕开旧事物、旧体制的藩篱。

  今天是一个让人思想的时代,迫切思想,一批又一批思想者深入思考。每一个人哪怕只有一点点思想火花,都可能燃起熊熊燎原之火。思想火花多了,前行的就亮了。大家推出更多思想。(本文是作者在7月30日国防大学举行《强军策》图书出版座谈会上的致辞)

  今年3月23日,习在视察国防大学的重要讲话中,明确提出了“实现强军目标,建设世界一流军队”的重要思想。建设世界一流军队,要求我们必须以更宏阔的视野认识这个时代,把握世界格局和新军事的演进大势,了解主要国家强军的经验教训,既把握强军制胜规律,又立足自身实际,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强军之。《强军策》这本书,汇集了诸多军事专家在这些方面的最新研究,相信广大读者能够从中更多引燃强军的智慧火花,激发强军的雄心壮志。

  强国必须强军,军强才能国安。建设世界一流军队,是当今中国由大向强、世界舞台中心的必然选择。“兵者,国之大事。”近代中国屡遭外敌侵略,到被动的地步,要害是军事上的落后。当今中国正处在由大向强发展的关键时期,也处在由追赶世界军事发展潮流向赶上乃至引领潮流的演进期。大国之间较量,说到底是靠实力和战略竞争力。就当今国际竞争博弈看,对于强国或由大向强的国家来说,军事实力就是最重要实力之一,是国家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坚强支撑。随着当今中国由大向强、前所未有地世界舞台中心,要具有和保持强大实力和战略竞争力,在国际竞争博弈中赢得战略主动,必须建设世界一流军队作为强大后盾。尤其是,中国和平崛起始终是一个高风险历程。一方面,作为超大规模国家,中国崛起不可避免地会打破国际社会原有力量平衡,并且我们越发展壮大,遇到的阻力和压力就会越大,面临的外部风险就会越多。另一方面,从世界格局和国际力量对比演进看,作为当今世界霸主,尤其是与中国和意识形态根本不同的强国,必然会加紧对我进行战略围堵和遏制,想方设法进行和。这就决定了中国由大向强进程中面临的安全风险,主要是来自世界军事强国,突破国家崛起“安全困境”,主要是对世界军事强国要有非对称战略制衡的实力和能力。我们决不能寄希望于对手的战略失误,更不能寄希望对手的与让步,而是要洞察和把握大国崛起规律,积极适应国家由大向强的战略要求,以恢宏的视野运筹全局、谋篇布局,坚定不移把军队搞得更强大。能战方能止战,准备打才可能不必打,越不能打越可能,这就是战争与和平的。只有坚定不移建设世界一流军队,中国由大向强才能底气更足,腰杆更硬。我们越是具备这样的实力和能力,破解“修昔底德陷阱”、走和平发展道越是有过硬的保底手段。

  我们讲强军兴军,就是要建设世界一流军队。实现强军目标,既有纵向坐标,就是自己同自己比;又有横向坐标,就是同世界强军比,成为世界一流军队。当今中国前所未有地世界舞台中心,军事力量建设必须立足于世界军事舞台去认识,界军事领域激烈竞争博弈中去把握。建设世界一流军队,就是把强军兴军放到世界军事大舞台来认识和定位,放到世界军事激烈竞争的战略博弈中来把握和筹划。军队是否强大,不能只是纵向同自己比,还要横向同世界强队比、与世界一流军队比;不能只是在自己口比,还要走出去、到世界军事舞台中心比;不能只是一个方面、一个角度比,还要全方位多视角比。就是说,不仅要追赶和赶上世界军事发展潮流,而且要能够走在前列、引领潮流,使中国现代军事力量体系充分体现时代性、先进性,在技术武器装备、军事理论创新、属马的今年多大军队组织形态、军事管理等方面充分体现现代化要求,在主要方面和领域实现由跟跑并跑向并跑领跑转变。不仅要能够应对小国、弱国等一般性对手,而且要全面提升非对称战略制衡能力,具有与世界强队相抗衡的强大实力和威慑力。不仅要坚守自己的特色优势,而且要使传统优势熔铸出新活力,在时代发展前沿领域打造形成具有特色的新优势,从而形成抢占世界军事竞争战略制高点的整体优势,以强大战斗力跻身于世界一流军队。尤其是面对当今中国由大向强、世界舞台中心,压力和风险不断加大的大背景,面对世界军事领域竞争更趋激烈的大趋势,我们实现强军目标,只能是建设世界一流军队,具有与世界一流军队比肩竞争的能力和实力。

  建设世界一流军队,既要靠雄厚经济科技实力,也要靠高超智慧和胆识。30多年来,我国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为建设世界一流军队提供了雄厚实力和潜力支撑。我们要到2025年迈入世界制造强国行列,新中国成立100年时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到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2030年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成为世界科技创新强国。随着国家综合实力和潜力大幅提升,我军建设发展实力和创新能力将实现新的跃升,必将大大加速建设世界一流军队进程。我们讲“弯道超车”,因为军事变革始终是一个前瞻性探索性过程,其本身就是对传统优势的,谁抓住这一历史机遇,谁就能掌控未来、制胜未来。传统强国可能因优势不能变革而“疑无”,新兴国家也可能因思变求变而“又一村”。从近代世界大国崛起历程看,军事变革往往是新兴国家军队实现“弯道超车”的发力点和发展拐点,一些国家正是通过抓住军事变革契机,了强国强军之。当今世界新军事持续推进,为我军加速发展、跨越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我们必须以习国防和军队建设重要论述为指导,全面把握和深入贯彻强军兴军的战略布局,以更宽阔视野、更新锐和更坚定决心,增强对世界军事发展变化的敏锐度和理解力,深刻把握新军事演进规律,把握信息时代强军制胜规律,把握走中国特色强军之的特点规律,激发官兵强军兴军的聪明才智,汇聚起建设世界一流军队的磅礴力量,坚定不移地把强军兴军各项战略举措落到实处。只要我们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勇于变革,勇于创新,加快强军兴军步伐,一定能够在建设世界一流军队征程上不断实现新跨越,取得新辉煌。(本文是作者在7月30日国防大学举行《强军策》图书出版座谈会上的发言)

  今天是7月30日,后天就是建军节。在我军89周岁生日即将来临之际,由解放军分社和《参考消息报》社联合推出的《强军策》正式出版了。这是对我军89周岁生日的最好献礼,也必将对深化国防和军队起到巨大推动作用。我谨对《强军策》的出版表示热烈祝贺!对国防大学领导机关,解放军分社和《参考消息》多年来对军事科学院外军部的关心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非常荣幸,我应邀参加了《强军策》的撰稿。作为《强军策》的作者之一,我在文中曾经指出,战争实践始终是催生和倒逼外军特别是联合作战指挥体制的强大动力。的确,纵观美军近70年的历次重大,无一不带有对战争经验的总结与反思。俄军在第一次车臣战争、俄格战争之后,都对军队进行了大刀阔斧的。军队本来就是为打仗而存在的,其组织形态必须、也只有根据战争实践的检验进行调整。战争是检验军队结构是否完善、能否生成有效战斗力的唯一标准。但是,今天我更想强调的是,军队是为打赢下一场战争而存在的,下一场战争的需求牵引是军队的重要动力源。

  海湾战争后,得胜而归的美军前线指挥官施瓦茨科普夫没有要求加官进爵,而是提出退役。他的理由是:我已不适应下一场战争了。由此,我想对我文章的观点做进一步补充:如果说战争实践是军事的原初动力,那么,打赢下一场战争才是军事的最终目标。今天借此机会,我想就这一话题谈三点不成熟的看法。

  第一,紧盯下一场战争。战争千古无同局。作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战争的本质虽不会改变,但战争的实施方式却在持续演化。下一场战争究竟什么样?我们当然不能凭借上一次战争的图纸去复制。俄罗斯军事理论家斯里普琴科在其《未来战争》一书中曾说过:“军人的主要任务从来就是对未来战争进行全面准备,但由于种种原因,他们所准备的往往是过去了的战争”。在信息网络技术日新月异、经济全球化进程快速发展的今天,战争面貌的刷新速度,远比我们想象得要快得多。“战胜不复”(孙子·虚实篇)原本就是一条定律,但在当下,作战方式的一次性效应愈加凸显。当我们的军事观念、军事斗争准备的参照还停留于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伊拉克战争时,殊不知那已经是15乃至20多年前的事情了。当我们全力研究信息化战争时,生物化战争已经离我们不远了;当我们仍在备战高技术战争时,手段新旧交织、形式隐蔽复杂的混合战争,已成为美俄两国博弈的一种重要方式;当我们费神思考如何在透明化战场隐身遁形时,无人化战场已逐步崭露头角;当我们埋头寻求在传统武器上与世界军事强国缩小差距时,以定向能技术为代表的“光战争”也即将登上舞台,等等。因此,必须准确预见和把握未来战争。

  我们常说,一流的军队总是在设计战争、引领战争。近年来,美军每发动一场战争,便创造一种新的作战理论。而当他国开始纷纷研究、效仿这一作战理论时,他们便又另辟蹊径、另谋新策了。于是,我们看到,海湾战争中的“精确打击”,科索沃战争中的“非接触作战”,阿富汗战争中的“网络中心战”,伊拉克战争中的“快速决定性作战”等理论层出不穷,令人应接不暇。要实现习提出“建设世界一流军队”的战略要求,首先就要在军事理论上有创新,在对未来战争的认识上有预见。这正是我们军事理论研究者的责任担当。“提不出新概念的军队,绝不会创造出新的理论;创造不出新理论的军队,军事变革绝不会走到前列;不能走在变革前列的军队,绝不会成为新的战争规则的制定者;不能成为新战争规则的制定者,也就难以赢得未来战场上的主动权。”

  第二,打赢下一场战争。随着我国国力军力的快速发展,国家的焦虑感不断上升,对我的牵制和遏制力度也越来越大。美国推行的亚太再平衡、策动的南海仲裁案等等都使我地缘战略日趋复杂,海上安全形势更加严峻,敌对更加。可以说,下一场战争离我们并不遥远。为人当舍势而言理,为国当舍理而言势。

  如何打赢下一场战争?我想,一要大势,主动求变。要准确认识军事领域变化的特点规律,把握现代战争的制胜机理,做到“挖坑见底、吹糠见米”。胜利总是向预见到未来战争特性变化的人微笑,而不会向那些等待变化发生后才去适应的人微笑。19世纪创造蒸汽船海战的英队,20世纪30年代创造装甲闪击战的德队,70年代创造电子战的以色列军队,90年代创造远程精确打击战的美队,无一不是主动求变的先行者和世界军事潮流的引领者。而过去一切的失败经验,用法国大战略家安德烈·博富尔的话来说,都可以归纳为二字——“太迟”。二要立足自身,特色。世界军事史一再表明,战争发展的要旨,永远是用最小的代价获取最大的胜利。军事上失去的盲目从来不会带来成功。俄军近几年打的几场仗之所以漂亮、干脆、利落,就是由于其始终俄军的作战理论,以“非对称应对”的军事创造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战法,令美军也刮目相看。克劳塞维茨曾指出,“不能让理论的树叶和花朵长得太高,而要使它们接近经验,即接近它们固有的土壤”。我军历来强调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扬长避短,克敌软肋。我想,在中国特色军事理论的基础上,主动适应世界军事发展潮流,把握战争形态发展演变规律,应该成为我军打赢下一场战争的基本指导。这是军事的核心要义所在,更是贯彻习“理论自信”要求的重要体现。

  第三,建设打赢下一场战争的军队。“物不因不生,不革不成”。变革不是自然发生的,而是靠推动发生的。未来战争在武器装备、作战领域和作战方式上的变化,无一例外地要求调整军队的组织形态、政策制度和运行方式。目前,走界军事前列的美军就瞄准下一场战争,正酝酿推动新一轮国防。俄军自绍伊古担任长以来,也根据俄西部安全形势的变化,对“新面貌”不断进行纠偏调整。当前我们正在推进的国防和军队,正是着眼打赢下一场战争,建设一支永不落后的创新型军队,解决我军现实作战能力无法有效满足“能打仗、打胜仗”这一核心要求而展开的。因此,这一场整体性、性的变革,其直接目的是要解决制约国防和军队建设的体制性障碍、结构性矛盾和政策性问题,而其最终目的则是为了打赢下一场战争,甚至下下一场战争。

  强军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去年以来,在习的领导下,新一轮国防和军队稳步推进,硕果累累,实现了军队组织架构的一次历史性变革。与此同时,后续任务依然艰巨繁重。在这种情况下,如何乘胜前进、迎难而上,提出更多更管用的强军之策,依然是摆在我们军事理论研究者面前的一项重大任务。我想,拿在大家手里的这本飘着浓浓墨香的《强军策》虽然完成了,但是,我们头脑中的“强军策”才刚刚开篇。一句话,只要强军仍在上,我们亦当求索不止。(本文是作者在7月30日国防大学举行《强军策》图书出版座谈会上的发言)

  《强军策》这本书确实有新意,我们现在进入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有人做了一个人们接受信息的渠道分析,65%视觉,包含看东西、看电视、上网;25%听觉,包含听,上课,听人讲授;剩下不到10%,就是嗅觉、触觉、味觉,那个比例不大,现在关键就是视觉和听觉。听觉包括和影视,视觉当然包括出版物和网络,网络也包括听觉,多效果恰恰是把多种传媒手段融合在一起。

  这本书的特点,恰恰是能够把一些新的信息融合到一起。自古以来,写史学著作应该是个人的思考,因此,中国古代是二十四史,前四史写得比较好,前四史都是个人著作,写得最不好的是《元史》,《元史》是群体著作,参加的作者最多,领导写史的官最大,元朝的宰相脱脱又没有统稿的能力,因而《元史》很糟糕。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好的史学著作应该都是个人著作,需要深沉地思索、碰撞才能出火花。但时政著作我恰恰觉得应该是群体著作。为什么呢?因为时政需要碰撞!所以《强军策》恰恰是一部时政的著作,下一步怎么样强军,各抒己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争鸣就应该是一个群体的著作。

  现在我们国家又处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都需要用尽量短的时间获取尽量多的信息量。因此,最忌讳那些充满着空话、套话、废话、人所周知之话、应景之话的文章和书籍,当年的作家契诃夫有一句名言,“写得好的本事就是删去写得不好的本事”。精炼的东西能够收录到一个著作中间去,这个确实常重要的。

  我觉得当今的出版业就要能够出版精炼的东西,如果篇幅大,能够精炼得很好当然也可以,但是篇幅越短,越能够使人在最短的时间获得更多的信息量,反倒更好。

  如同打造一个健美的外形需要骨骼、肌肉、皮肤三者的结合一样,一部受人欢迎的作品,也需要三方面的结合,关键是观点、资料和表述能力三方面的结合。观点如同骨骼,没有的话我就不爱写了;资料如同肌肉,没有了就空洞干瘪了;文采如同皮肤,没有就难看了。一个人外观的美感是骨骼、肌肉、皮肤三者的结合,文章作品恰恰也是如此。

  我发现现在国家的出版业有一个大问题,写手太多、学者太少。因为现在手段也太发达了,随便把网上大量的东西往一块一凑,就能出来大量的写手,可是真正有思想的内容确实比较少。因此,我觉得在信息时代,浓缩精炼的本事比搜集资料的本事更重要,你搜集资料太容易了,网上下载就行了,但是能够把它浓缩精炼、很好地表述出来就不容易了。因此,我觉得无论写作还是出版,能够出版的精品力作,关键是要有思想性、浓缩性、精炼性。常言道,深不深看理论。现在出来大量的浅薄的浮躁的作品,一个根本问题就是没有理论深度,把别人的东西抄来抄去。天下文章一大抄,就看会抄不会抄,那是不行的。因此,我觉得咱们也不是王婆卖瓜自卖自夸,《强军策》很多文章是不错的,有些作品很有理论深度,能够深沉地分析,而不是把别人的东西抄来抄去。

  再有,要搞好出版业,不仅要适应军队读者,也要适应社会读者的需求。现在的读者跟过去不一样,过去封闭的下你给他什么他看什么,现在进入一个选择性非常强的时代,就如同电视换频道一样,控制频道枢纽的在观众自己手里,不喜欢马上换频道,书籍也是一样,有的是书可看,不愿意看的话马上换,不像我们当年入伍就一本《红宝书》,现在的图书市场可供选择性很多。

  要适应广大读者的需要,就要求我们出版的内容不是充满抽象的的作品,而是适应现代,适应人们听觉、视觉、思想感官这几方面综合需要的内容,而且还应该图文并茂。这样才能适合现在年轻一代军人和年轻一代社会学者的需要,才能把我们的出版业搞得更好。

  军队需要,我觉得新出版的读物同样也需要。是军队的灵魂,也是出版界的灵魂。(本文是作者在7月30日国防大学举行《强军策》图书出版座谈会上的发言)

  首先向《强军策》正式出版表示诚挚的祝贺。我长期在作战部队工作,也参与过数字化部队建设的试点。因此,我就陆军如何转型发展谈几点不成熟的看法。

  一是强军先强结构——全面推进陆军模块化重组。优越的结构往往能迸发出卓越的功能。当前,尽管我军高层指挥与领导机构基本完成,但陆军作战部队仍然存在指挥层级过多、机构臃肿、兵种比例不协调等突出问题。要根据我国面临的地理地形、安全和多样化任务的情况,借鉴世界一些先进军事强国的有益做法,将作战部队区分为重、中、轻三种基本类型。特别是要针对城镇化进程逐步加快的实际,适当增大中型地面部队的比重,随时应对可能发生在城镇地区的混合战争。要充分利用数字化手段,从战略、战役、战术三个层面,拓展陆军与其他军兵种联合训练与作战的渠道。要建立顺畅高效的军委联指、战区以及两级陆军领导机构与作战部队的指挥与领导关系,探索将预备役部队纳入陆军统管、与野战部队高度融合的共建、共管、共训、共用的组织领导体制机制。

  二是强军先强装备——持续强化装备体系建设。武器是强军的基石。经过多年的发展,我陆军主战装备战技性能有很大提高,但在装备体系建设方面,与军事强国还存在一定差距。要着眼推进一体化指挥信息系统建设,努力打通装备与部队、部队与部队、陆军与其他军兵种之间的信息链,增强部队互联互通能力。要加强陆军武器装备体系集中统管,减少人为造成的“信息孤岛”,逐步实现指挥、控制、通信、计算机、情报、侦察、、火力等全要素融合。要加快推进主战装备的标准化、系列化、通用化建设,形成精干实用、功能多样的型谱系列。要采用“螺旋式开发”的先进,提高装备的可扩展性与可升级性。

  三是强军先强人才——着力打造强军人才方阵。当前,随着强军进程的逐步推进,一大批高新装备陆续列装部队,更需要培养一大批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一代军人。要区分懂机理、懂运用、懂决策的指挥人才,懂战术、懂系统、懂筹划的参谋人才,懂性能、懂功能、懂使用的操作人才,懂结构、懂原理、懂维修的保障人才,懂军事、懂、懂装备的政工人才,分层次、分类别拟制人才发展规划和标准,作为人才选拔、培养、评价、使用、保留的基本依据。要在选拔培养领军人才、拔尖人才、实用人才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现有人才群体的辐射效应,广泛开展“名师带高徒”活动,实现人才培养“树状散射式”接续发展。要改进深化军地融合人才培养渠道,探索施行“定单、定向、定点”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的精准性。

  四是强军先强院校——加快军队院校步伐。军事院校在强国强军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军民融合式发展的大背景下,必须以全新的视角审视与调整军队院校教育。(本文是作者在7月30日国防大学举行《强军策》图书出版座谈会上的发言)

  《强军策》是一部配合当前我国国防和军事体制的重要军事题材图书,该书由刘亚洲、任天佑主任、王卫星部长等为代表的一批军事名家撰著,紧跟世界新军事的脚步,解析世界新军事发展趋势,考察美、俄、英、法、日、印等世界主要军事大国的军改经验教训,用中国视角观察世界,用世界视角审视中国。通过对人民军队的变革历程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分析,深刻而系统地讲述了新形势下军队的必要性、紧迫性,凸显了深化国防和军事体制的重要性,阐释了“强国必强军,强军必”的历史必然。

  相信这部集理论性、指导性、前瞻性、资料性为一体的重要图书的公开出版,一定会得到军内外社会读者更加广泛和持久的关注,为实现强军战略营造氛围、提供思想支撑。

  《强军策》是、国家新闻出版确定的2016年主题出版重点选题,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利用重要时间节点做好主题出版工作,是出版界发挥出版功能、推进精品出版的有效途径和重要抓手。国家新闻出版高度重视主题出版工作,在不久前下发的《实施“十三五”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的通知》中,将主题出版规划列为十一个子规划之首。

  我们将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全面贯彻党的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深入贯彻习总重要讲话,深入贯彻学习以习为总的所形成的理政新、新思想、新战略,围绕和着眼实现中国梦、强军梦做出的重大决策,推出更多优秀出版物,提供有力思想支持,积极配合和服务强军战略,为建设与我国国际地位相称、与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一份力量。(本文是作者在7月30日国防大学举行《强军策》图书出版座谈会上的致辞)

  很高兴今天能荣幸地参加《强军策》一书的出版座谈会,在我国的近代史上,由于我们军事力量不够强大,屡受外强,使得我们的近代史更多是一部史。即便是今天,当我们综合国力日益强大,P已经排界第二名的时候,仍有一些霸权主义国家及其继续我们中华民族。如果说我们过去与列强更多的是意识形态和主权的对抗,现在除此之外,还有空间的竞争和对我们的围堵。

  强国必先强军,强军必先,一个国家、一支军队对待的态度和作为,直接决定了军力的强弱和战争胜负,我们既要拥有超前先进的高精尖武器装备,更要拥有坚强的军魂和强大的民族意志力,这不仅是党和的责任,更是每一位军人的责任,更是我们全体中国普通的共同责任。

  我们非常钦佩上海世纪出版集团独具慧眼和远卓识,与解放军分社、参考消息再次合作,在建军89周年之际出版了《强军策》一书。《强军策》一书邀请了一批国内著名的军事大家和名家,以及相关领域的专家撰文,评析世界新军事发展趋势,考察点评世界大队成败得失,纵深分析世界新军事对我国深化国防和军队的经验。这部书的很多作者都是我们国内读者的,像其中的刘亚洲上将,还有徐焰、金一南等教授,都是我们国内读者的一批著名的军事题材的专家和作者。

  这组长篇研讨文章,史论结合,深刻而系统地诠释了新形势下军队的必要性、规律性,深刻解析了世界新军事的发展趋势,考察了世界主要大队的经验教训,论述了我国深化国防和军队的积极探索和实践。

  《强军策》的出版紧跟世界新军事的脚步,是一本关注强军、支持强军、助力强军的优秀出版物。我们发行集团作为国有发行主渠道,有的和社会责任,我们集团的各个店一定全力配合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做好此书的发行工作,特别是我们将强化在地区的宣传阵势:一是我们在各店显著设立专账和专柜,我们将会在西单图书大厦、王府井图书大厦、中关村图书大厦、亚运村等突出陈列展示;二是我们将加大宣传推介力度,充分利用我们发行渠道的店内店外的宣传海报等多种形式向读者进行推荐;三是我们将在我们集团的云平台网上,将在我们北新读书多的视频频道进行专题推介和宣传,形成线上线下合力推荐。四是我们将通过我们的物流发行渠道批发团购,向全国客户进行重点推荐。

  总之,我们不仅要做好《强军策》的发行工作,今后凡是涉及强军这类优秀题材的著作,我们也将努力尽我们的职责做好发行工作。(本文是作者在7月30日国防大学举行《强军策》图书出版座谈会上的发言)

  “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回望人类历史的天幕,曾经上演过一次次波澜壮阔的军事变革,经历过一次次你死我活的战争洗礼,承载着一次次国家和军队的盛衰兴亡。正如刘亚洲在为本书撰写的《军改是一场》中所深刻指出的一样,“军队不仅事关军队,更关乎国家。”当前,国际格局和国际体系正在发生深刻调整,全球治理体系正在发生深刻变革,国际力量对比正在发生近代以来最具性的变化。在这个前所未有的大变局中,以争夺战略主动权为本质的世界新军事深入发展,各主要国家纷纷调整安全战略、军事战略,调整军事组织形态,其速度之快、范围之广、程度之深、影响之大,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所罕见。“百轲争流,奋楫者先”。军事领域是竞争和对抗最为激烈的领域,也是最具创新活力、最需要创新的领域。习以宏阔的战略视野反复全军,新军事为我们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机遇稍纵即逝,谁思想保守、固步自封,谁就会错失宝贵机遇,陷入战略被动,我们必须到中流击水,不改不行,改慢了也不行。

  2015年11月24日,在工作会议上,习发出了深化国防和军队的动员令——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强军之。作为一场整体性、性变革,全面实施强军战略的前提和基础在于首先思想观念的变革。只有从上到下掀起一场“头脑风暴”,才能彻底冲破守旧、守常、守成思想观念的,才能真正看清各种矛盾和问题的症结所在,找准军事变革突破方向和着力点,才能揭开信息化战争的“”,掌握信息化战争的制胜密码。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为了给实施强军战略营造氛围,打牢思想基础,军分社和《参考消息》自2015年11月23日起,联手推出了“强军策——紧跟世界新军事的脚步”大型系列报道,邀请军事名家和相关领域专家,撰文评析世界新军事发展趋势,考察点评世界军事大国成败得失。这组系列重磅文章秉承“用中国视角观察世界、用世界视野审视中国”的原则,以历史观照现在,以现实回应历史,将宏观与具体、理论与现实紧密结合,深刻而系统地阐明了新形势下军队的必要性、规律性,进一步凸显了习强军战略思想的科学性,了“强国必强军,强军必”的历史必然。这些文章在《参考消息》、新华军网、客户端推出后,引发军内外、国内外高度关注,累计受众超过十亿人次,累计网络留言一万一千多条。

  2014年纪念甲午战争爆发120周年的时候,参考消息和我们军分社曾联合组织刘亚洲等军事名家撰写反思长文,殇思甲午,研究败仗。当时我们的目的是为了找到失败的真正原因,认线年底在全面实施强军战略之际,我们再次邀请专家学者通过系列文章考察世界主要大队的经验教训,其目的就是为了强国强军,就是为了人民军能打仗、打胜仗。关注强军,支持强军,助力强军,这是我们新闻出版工作者的职责,也是《强军策》一书出版发行的意义所在。

  80年前,一支衣衫褴褛但坚定的队伍,披荆斩棘,创造了人类历史上伟大的长征。今天,踏上强军新征途的人民军队必将创造出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奇迹!(本文是作者在7月30日国防大学举行《强军策》图书出版座谈会上的发言)

  我学习了《强军策》的部分章节,深感此书从更深的层次、更广的角度、更远的视野和更高的要求等方面为这一轮新的国防和军队、建军、强军、依军提供了趋势分析,提出了形势判断,汇集了要义精髓。书里有大量针对国外的内容分析,但是我感觉眼光向内,运力向内,用力向内,尤其是刘亚洲指出军改是一场,战争的阻力来自对手,军改的阻力来自内部,落后的军队一定是观点陈旧的部队,军改由人来改,军改首先改人等等,从方方面面给了我们非常深刻的和启迪,让我们能够更好地找到深化的切入点,对如何更好、更快地实现强军目标有了更加坚定的信心。

  我个人感觉,海军舰载机部队作为最大支持的基层单位之一,是这次军改直接的者、受益者。无论是编制体制、指挥体系,还是兵力结构、作战应用等各个方面,我都深深感受到军改给我们带来的冲击力。部队在舰载机队员的培养、新装备的试验使用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和进步。当然在整个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也出现了一些安全事故,这些都是我们在下一步工作中必须去重视和解决的。(本文是作者在7月30日国防大学举行《强军策》图书出版座谈会上的发言)

  解放军分社、参考消息和上海远东出版社,在成功策划、合作出版《甲午殇思》之后,再度联手,隆重推出《强军策》,这必将是有一部重量级畅销书,必将赢得全国各地读者的欢迎,也将有机会继《甲午殇思》之后成为又一部年度中国好书。

  辽宁和沈阳自古以来就是战略要地、军事重镇,却曾遭外敌入侵,是九一八事变发生地,又是我军北部战区司令部所在地,担负着护卫我国北部广袤大地和战略纵深安全的重任。近来,我国南海、东海、台海遭受安全,韩国部署“萨德”导弹系统,直接东北地区的国土安全。切实国土、海疆和天空以及网络空间的安全,不仅需要拥有超前先进的高精尖武器装备,更要拥有坚强的军魂和强大稳固的民族意志力,这不单单是党和以及每一位军人的责任,更是全体中国普通的共同责任。

  2014年《甲午殇思》出版后在全国37家公共图书馆举办纪念甲午战争120周年大型展览,我们图书馆动员全省18家地区以上图书馆同一天展出,纪念甲午、殇思甲午、追寻甲午战争惨败历史教训,成为众多读者的共识。如果国防大学和上海远东出版社有意继续在全国各地联合举办《强军策》大型展览,图书馆将一如既往地欢迎撰写文章的军事名家来辽图举办,举办展览。我们将更好地为读者服务,更好地推荐这部书,将社会影响做大,在全社会营造支持我国国防和军事体制的浓厚氛围,助力军改,同时为实现强国梦、强军梦,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一份力量。

  祝愿我们伟大的祖国,从此不再受;祝愿饱经风霜、受尽的中华民族,巍然挺立界东方,国富军强民安的幸福发展之。(本文是作者在7月30日国防大学举行《强军策》图书出版座谈会上的发言)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相关阅读
  • 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