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名家专栏> 文章内容

徐达内:从札记走出的生意人

※发布时间:2016-5-23 16:56:37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作为一名70后,徐达内对新鲜事物总抱有戒心,“为什么别人不做呢?难道天上会掉个馅饼砸自己头上?”

  创立“新榜”后,他开始反思自己“过于谨慎”的性格,“90后就不会这么想,他们会觉得这事就该我干。”他鼓励同事,要勇于踮一踮脚尖,“你总觉得高处遥不可及,踮一踮脚尖,说不定就摸到了。”

  在他看来,有没有踮脚尖的勇气,关乎创业成败。

  喜欢齐达内的徐达内

  徐达内最近有点忙。

  不久前,“新榜”宣布完成2020万元A轮融资,估值2亿,作为创始人兼CEO,他不是在见客户,就是在见客户的上。

  在他的愿景中,“新榜”不仅仅是统计微信号阅读数的第三方数据采集监测服务平台,更是一个能为政企客户提供数据咨询、媒介营销、版权开发、资本对接的“智库”。

  “新榜”的核心是数据。“数据采集,其实人人都可以;但要做到大规模、稳定的持续采集,要看团队的技术能力。”徐达内对此十分自信,“前段时间,微信更改数据接口,我们是唯一正常采集的。”

  在一家五星级酒店餐厅内,这个留着分头的国字脸中年男人一边邀请记者吃早餐,一边围绕数据侃侃而谈,不时侧着仰头思考,脸上挂着温和的笑容。前一天晚上,徐达内匆匆赶到,上午和记者见面后,中午要赶到亦庄参加另一场饭局。

  见面时,城正浸在秋雨中,潮湿混着寒风在空中,仿佛南方的冬季。7年前,正是相似的气候下,徐达内了自己的《札记》主笔生涯。

  2008年初,他因雪灾被困安徽,突然接到好友方三文电话:“你快看,我们网站那个艳照门专题太牛逼了!”闲来无事,徐达内顺手写了一篇比较不户报道“艳照门”的分析文章,被在FT中文网工作的前同事高嵩看到,对方邀请他,“来我们这写专栏吧。”

  一开始,取笔名叫“老徐”,高嵩摇摇头,“再想想”。“那就徐达内吧,谁让我喜欢齐达内呢。”笔名定了,写文章却没有想象中的容易。每次下笔,徐达内要读30多份日报的头版、版、评论版,还要看三四百个微博、微信,以及意见的评论意见。

  《札记》因其亦庄亦谐的文风、独到犀利的角度,收获不少粉丝,并被亲切地称为“煤渣”。甚至他创业的员工,很多人都是“看着札记长大的”。

  2013年,《札记》获得亚洲出版业协会的年度“卓越新闻”。原FT中文网总编辑张力奋曾说:“《札记》已成为中国生活中一个独特的舆情量表,一个新闻议程的监测屏,它拆解新闻、人与宣传之间的微妙互动,感受中国事态的心跳脉动。”

  爱惜羽毛的徐达内,对每篇文章都会投入大量心血。但他发现,因为缺乏量化的标准,“选择什么素材纳入专栏,有时心里没底。”

  直到去年7月25日,微信阅读量数据,他发现,很多原以为热门的内容,阅读数其实寥寥无几。他和朋友商量,不然做个号排行榜,看看到底谁最火。

  5天后,第一期排行榜通过《札记》号发布,阅读数远远超过平时的文章,甚至有人主动找到他要求入榜。徐达内嗅出了这个领域的商机,几天后,他和朋友组建项目组,注册公号“新排行榜”(之后改名“新榜”),甚至“忽悠”刚来《札记》实习的小姑娘做了第一代“榜妹”。

  放弃热门的专栏转而做数据分析,在徐达内看来是“顺势而为”的改变,“我有这个需求,感受到大家有需求,恰好我有这样的资源能力,那我就做了。”

  他曾在朋友圈中调侃自己的创业过程:当我还在边卖烤串的时候,那些串的种类和价格都是根据销量定的,这被我导师知道之后,他就我今后可以目光放长远,做数据服务,另外毕竟我是新闻系的,这些事情还是要和扯上关系,所以后来我创立了新榜。

  札记无法抵达的彼岸,新榜可以做到一些

  事实上,“新榜”并不是徐达内第一次创业。

  2007年,而立之年的他离开《东方早报》,创立公司EG365,面向国内批量供应信息图表,同时为商业公司以及给机构做项目或科普画册。

  离职前,徐达内是副总编,但总是不适应,“感觉自己像被供在神坛上的佛龛。”每天交版时间是12点,徐达内11点拿到版面,剩下一个小时的修改时间,“只能改改错别字,远离了业务一线,觉得有些失落。”

  一次,他脑子一热,把头版头条从头到尾彻底修改了一遍,第二天记者抱怨,“我的稿子不是这样啊。”徐达内笑着说,“就像一直在当教练,终于有机会去踢场球,太过瘾了!”

  现在的他,希望能摘下文化人的标签,变成一名生意人,“我更希望大家把我看成一名遵照商业规律做事的商人。”

  事实上,去年8月“新榜”成立以来,徐达内已经不再主笔《札记》,而是交由詹万承负责。

  前段时间,徐达内更新了一篇《侈谈体面》,导语中明确注明:写在“新榜优选”广告匹配交易平台公测上线时。他毫不避讳写这篇文章是为了公关,“负责PR的同事跟我说,我们的平台上线了,你搞点啥,我说搞点啥呢?她说你写个东西吧。”

  “客观地讲,《札记》质量确实有下降,以前成稿后我会看一遍,现在越来越没有时间。基于这种情况,会给大家设置一些禁区,变成了某种程度上的审查。”

  内容没有办法让大家满意,徐达内有些焦虑,“与其不及格,还不如不做,也算是爱惜羽毛吧。”在广州地下车库的走廊上,他和詹万承交谈了一分钟,做出《札记》停更的决定。

  詹万承在最后一篇札记《徐徐达内》中与网友告别,“出现于2008年的札记,作为一叶扁舟,她的或许早就已经完成了。”

  “那些札记无法抵达的彼岸,新榜可以做到一些。”

  不要为打翻的牛奶哭泣

  “新榜”之后,最让徐达内苦恼的是出差多了。

  “前两年,只有太太出门上班,妈妈跟我们住在一起,一天三顿统统在家里吃,不出门。”徐达内笑着说。

  那时他的生活作息更像是一个“家庭主妇”——晚上10点睡觉,早上6点起床,“上午把女儿送去幼儿园,开始写文章,写到12点吃午饭,再稍微收点尾,1点左右肯定结束了,写完把邮件发给FT中文网或编辑,我就下班了。”

  之后,徐达内会习惯性地睡一个小时午觉,起床后看看书,3点45分准时出门接女儿放学,回来陪她玩,晚上看书或看电视剧。

  电视剧和娱乐节目是他宅在家中的休闲方式,“以前早上起床,会吃着早饭看《康熙来了》。”最近他爱上英剧《Big Train》,因为剧中“totally一本正经地八道。”

  一次,他在朋友圈中说,“下载一套《昼颜》作为火车上的消遣会不会不太合适”,5天后,他就已经在高铁上看着《昼颜》打发时间。但对此并不是毫无,“看《北平无战事》打破了自己平时的作息规律,要检讨。”

  除了追剧,徐达内最大的爱好是足球。他带着球鞋,界各地旅行时“蹭球踢”,柬埔寨暹粒的菜地、巴黎埃菲尔铁塔下、东京国立竞技场,都出现过他的身影。

  在上海,周三和周五晚上是固定踢球时间,出差多了,他会在周五下午赶回上海,“提前把车停在机场,后备箱装着球衣球鞋,飞机降落后,直接开车到球场。”

  创业一年多,徐达内没感觉自己特别激动过。“新榜”办公室隔壁是一家讨债公司,上午8点会准时传来整齐划一的口号声:完成业绩!奋发进取!从我做起!“我不是他们公司的,听了都热血沸腾,觉得是不是应该学一下?想了想还是算了,喊不出来。”

  5年前,徐达内的朋友方三文从网易副总编辑岗位离职创业,“他属于直接了当、目标明确的风格,要做什么很清楚,就奔着这个狂奔而去,我特别欣赏他的作风。”

  一次聊天,徐达内问对方,“创业万一失败了怎么办?”“创业公司中,十个活一个不是很正常吗?”方三文云淡风轻地说,“如果失败了,就重新做,不要为打翻的牛奶哭泣。”

  二、追风者说:不一样的创业故事 一样的精彩人生

  互联网追风者:您会怎么向别人形容自己的创业过程?

  徐达内:我觉得倒还算是一个水到渠成的事情,算是一个顺势而为的东西。我有这个需求,我感受到这个需求,然后恰好我有这样的资源能力,能够把它完成,那我就做了。

  当然顺利的过程中肯定也会有一些挑战,但至少我们这件事情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为之的那种概念。就是说“OK,我们有多大的能力办多大的事”,然后一步步往前走,并不会特别着急,一定要怎样怎样。

  70后可能会有这样的心态,就会觉得这样就可以了,比如说下个星期我们再做什么,下个月我们再做什么,我们一步步来。

  当然我会需要同事时刻保持激励,我常跟他们说,我们既然要做中国新第一站,请大家都要记住,每件事情都要对得起这个称号,出去以后,不能说“怎么第一站做成这个水平”。

  我跟我们的品牌负责人说,如果自己做一篇文章都这么烂,怎么去教别人?比如,你天天统计别人的阅读数,别人也会看你的阅读数,如果一篇文章就几十个、一两百个人看,那你教别人,别人怎么可能相信?

  这个是我经常会跟同事讲的事情,但总的来说,我觉得还符合我对整个节奏的预期。

  三、APP清单:他们的手机里藏着什么秘密

  航旅纵横:经常出差,可以帮助我值机。它很实用,而且各个航空公司都能用,有些航空公司可能有它自己的APP,这个都可以用,这个比较好一点。

  去哪儿:可以订酒店、订机票。

  一阳指:股票交易用的

  快盘:一个做文件云盘在线存储的,我用了很久了。

  明道:工作协同软件,因为同事之间可以做任务协同,用的比较多的主要就是这些了。

  阿基米德:我常用的一个。

  DingDong:控制智能音箱的,给我女儿用的,可以控制音箱放儿歌什么的。

  PriorityPass:优先可以在贵宾室值机。

  Breeze:渣打银行的网上银行。

  搜狐新闻:常用它看最新的新闻资讯。

  四、神马控:控,是一种情怀

  最爱看的电影:《甜蜜蜜》

  就是因为那个时候刚刚谈恋爱的原因吧,看那个就挺有感触的。对那种生活状态,对过往的一些理解,包括对人性的理解,这种东西可能帮助我更好地去理解。

  最大的爱好:踢足球

  我以前专门写过一篇文章,带着球鞋跑遍,我除了南美洲没有踢过球以外,界各地都踢过球。大概全世界二十几个国家,除了南美洲,我们前年去北极,我在北极还踢了会儿球,但是那个不是比赛,意思就是为了完成这个事情。

  一般会跑到学校里。踢球嘛,也不用什么语言沟通。比如说柬埔寨的暹粒,那就是个菜地,一群人乱踢,踢着踢着就掉到下面的田埂里了。

  日本比较麻烦,日本人比较一板一眼,他们就说我们约好了十五个人就十五个人,不太会临时加一个人。去欧美国家就没什么。

  作者:王晓

  栏目主编:王辰

推荐:

相关阅读
  • 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