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网络时代改变了不少人的阅读习惯,但不少党政干部也一直持续订阅报纸尤其是党报。他们读报的习惯是怎样的?读报有什么收获?
4月13日至20日,人民日报要闻四版与人民论坛杂志社合作,在广东省侨联等多个单位的协助下,对党政干部读报习惯和偏好等进行了调查。通过实体问卷和网络问卷,共回收有效样本2368份。受访者中62.16%为40岁以下的干部,50岁以下的占89.52%。按所在单位看,县级及以下占55.74%、地市级31.42%、省级8.78%、中央国家机关4.06%。
干部怎么读报
四成受访干部每天读报超过半小时,大多找重点看
调查显示,超过九成受访干部每天会抽出时间读报,40.54%的受访干部每天用于读报的时间在半小时以上,有13.51%的受访干部达到1小时以上。
全国政协副秘书长、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平均每天读报一小时左右,现在订阅和受赠的报刊有20余种,一般与教育工作和学术研究相关。“因为民主党派参政议政涉及面相对较广,除教育话题外,我还关注世界政治、中国社会、农村问题等。”朱永新说,他一般在上下班途中和会议间歇看报,觉得重要的报纸还会带在出差的飞机上阅读。
“我一般每天上班的第一件事是读人民日报、湖北日报等,周末也取报看。每天阅读党报党刊的时间在一小时左右。常读的还有参考消息、求是、党建等。”湖北省委常委、宣传部长梁伟年说,党员干部当然要重点读党报,党报里有中央的权威声音,有国际国内的重大时事,有各行各业先进经验,有城乡的社情民意,有大量新知识新信息。
报纸怎么读?朱永新的读法是:“一般的文章浏览大标题,相关的文章看小标题,重要的文章批注、剪报,留到以后细读。”
本次调查显示,67.57%的干部找自己关心的重点看,12.50%的受访干部有对报刊文摘进行收藏或摘录的习惯。
新疆医科大学校长哈木拉提·吾甫尔只要不出差,每天早上都会提前半个多小时到办公室,浏览多年来坚持订阅的人民日报和中国教育报。他的工作笔记里夹着一篇篇剪报资料,如《年轻心态是生命的清泉》《以新发展理念提振精气神》《拿什么纾解“儿科医生荒”》《创新创业教育如何落地生根》等,分成时政评论类、医学教育类、高校管理类。哈木拉提说:“有时同事们觉得我对一些问题的见解有新意、有深度,其实很多思想观点都是来自阅读。”
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党委书记卢羡文习惯在晚饭后看报,每天花两小时以上,周六日还会翻阅一周积存的各类报刊,“看报主要是了解大政方针、国内外新闻动态、行业动态与经验,了解所在地要闻。”
52岁的江苏泰州兴化市文广新局文艺科科长董景云,和同事建了一个20多人组成的阅读沙龙,10多年来坚持定期组织阅读和分享活动。“每发现报纸上的好文章,都会相互分享;每有文章发表,大家都要庆贺一番。”董景云说,大家一边读报一边写作,都进入江苏省作协、出版了个人专著。
干部读报为什么
为工作而读,学大政方针,找鲜活案例,看各地实践;超九成受访干部表示读报对工作有帮助
读报有什么用?为工作而读报,是所有接受采访的党政干部们提及的共同目的。调查中,超九成受访干部认为读报对自己工作有帮助,认为帮助较大的占35.47%。
“我看报主要是服务于本职工作和学术研究。记得我刚刚担任苏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的时候,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民进中央常务副主席张怀西就建议我订阅一些分管领域的报纸,他说,这些报纸关注的问题,往往是国家方针政策的体现,重要报道往往是先进典型,可以看看能否借鉴学习,而批评性报道也可引以为戒。所以,为工作而阅读是主要目的。”朱永新说,阅读的同时也会产生一些积累性的阅读,虽然与工作关系不大,但可以触类旁通,激发思考。
哈木拉提的一些剪报资料常被借去传阅、复印,他唯一的要求是“完璧归赵”。新疆医科大学拥有多所附属医院,他就把人民日报“人民时评”专栏文章《用法治营造和谐医患关系》,以及“建言”专栏文章《应对银发浪潮,关键是提高供养能力》等剪下来向大家推荐。
“作为乡镇一级基层干部,我们看报纸一是关注国内大事、政策解读;二是关注其他地区基层的探索实践,举一反三,为我所用。”河北省邢台市清河县连庄镇党委书记裴贵廷说。“为什么有时候中央文件落实变了味?就是因为一些基层干部机械化地望文生义,出现了理解偏差,进而导致工作偏差。”他认为,从党报上了解政策解读,结合一些基层实践的例子回头再去看中央的文件,就容易消化了。“这几年,我在布置工作的时候,都会提前列个提纲,加入报纸上看到的解读和例子,然后结合工作去谈。近一年来,我所写这样的备记本子摞起来已有半尺厚了。”裴贵廷说。
云南省德宏州州委常委、纪委书记贺勇介绍,2015年12月16日人民日报副刊刊登梁衡的《树殇、树香与树缘》一文中,提到保护森林“三道防线”,让时任云南省马龙县委书记的他读后深受启发。由此,马龙县依法严管重罚偷砍盗伐,依法重处涉林违法行为,通过协商民主,把“砍一罚十”“禁柴烤烟”等写入村规民约,使“三道防线”执行得更加有力有效,让爱树、护树成为群众的自觉行为。
善用媒体,也能推动工作。梁伟年介绍,去年下半年,按照湖北省委要求,湖北省委宣传部与省安监局一起组织了4批共42组记者分赴市县安全生产的重点企业、部位、场所进行暗访,前后查出大大小小的安全隐患600多个,从中选出27个典型的安全隐患全媒体曝光,促进了隐患及时消除,产生了强烈的警示作用。
网络时代党报优势何在
干部认为,党报、专业性行业性报纸、网络媒体各有不同功能;党报政策性、权威性强
随着网络、智能手机的普及,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多了。作为读者,为何还要读报剪报?
除了获取信息,裴贵廷看中的是报纸方便做标注,“我在办公室、车上、家里都会放一些报纸,便于随手读和记。而且一些重要文件发布后,只需要留一张报纸就足够了”。
在卢羡文看来,党报的权威性体现得很具体。“比如在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过程中,中央的新要求、有关学习资料、学习内容,我主要是通过党报获得的。经济发展新常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新概念新提法的解读,还有政府工作报告解读等内容,也是通过党报快速获知、学习的。”卢羡文说,党报比较令人放心,所以如果学校有关部门引用媒体资料作说明或佐证,明确要求必须出自党报。
“党报、专业性行业性报纸、网络媒体各有不同的功能。”朱永新说,党报的政治性强、政策性强、引导性强,“读报的最重要收获是能及时了解国家在做什么,领导人在想什么,各地创造了什么。”实际上,朱永新也在腾讯和新浪开设了微博,“及时了解舆情,了解民众关心关注的问题”。
暨南大学党委书记、新闻学博士生导师、教授林如鹏常年订阅10余种各类报刊,他认为,党报的优点在于权威性与公信力,以及全局观念等;行业报专业报的特点在于专业性和深度报道以及相关专业资源等。他说:“剪报的内容主要是政策性、知识性的文章,以及写得好的报刊评论。读报的帮助有些是直接的,有些是潜移默化的。”
哈木拉提说,网络传播快、信息量大,但也鱼龙混杂、泥沙俱下,在对知识的精加工、深加工方面,传统媒体严格的采编审校流程是有充分优势的。
读者也对党报提出了更高的期望,“融合”是关键词。
“网络媒体的涌现,给报纸与时俱进、完善创新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和动力,开拓着网上网下融合发展的广阔空间和前景。”梁伟年说,要坚定地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尽快从相“加”变成相“融”,从“你是你、我是我”变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进而变成“你就是我、我就是你”,着力打造一批新型主流媒体,推动报纸的新发展。
(本报记者杨明方、潘跃、徐元锋、田豆豆、姚雪青、史自强报道,栏目统筹:胡安琪)
网络时代改变了不少人的阅读习惯,但不少党政干部也一直持续订阅报纸尤其是党报。他们读报的习惯是怎样的?读报有什么收获?
4月13日至20日,人民日报要闻四版与人民论坛杂志社合作,在广东省侨联等多个单位的协助下,对党政干部读报习惯和偏好等进行了调查。通过实体问卷和网络问卷,共回收有效样本2368份。受访者中62.16%为40岁以下的干部,50岁以下的占89.52%。按所在单位看,县级及以下占55.74%、地市级31.42%、省级8.78%、中央国家机关4.06%。
干部怎么读报
四成受访干部每天读报超过半小时,大多找重点看
调查显示,超过九成受访干部每天会抽出时间读报,40.54%的受访干部每天用于读报的时间在半小时以上,有13.51%的受访干部达到1小时以上。
全国政协副秘书长、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平均每天读报一小时左右,现在订阅和受赠的报刊有20余种,一般与教育工作和学术研究相关。“因为民主党派参政议政涉及面相对较广,除教育话题外,我还关注世界政治、中国社会、农村问题等。”朱永新说,他一般在上下班途中和会议间歇看报,觉得重要的报纸还会带在出差的飞机上阅读。
“我一般每天上班的第一件事是读人民日报、湖北日报等,周末也取报看。每天阅读党报党刊的时间在一小时左右。常读的还有参考消息、求是、党建等。”湖北省委常委、宣传部长梁伟年说,党员干部当然要重点读党报,党报里有中央的权威声音,有国际国内的重大时事,有各行各业先进经验,有城乡的社情民意,有大量新知识新信息。
报纸怎么读?朱永新的读法是:“一般的文章浏览大标题,相关的文章看小标题,重要的文章批注、剪报,留到以后细读。”
本次调查显示,67.57%的干部找自己关心的重点看,12.50%的受访干部有对报刊文摘进行收藏或摘录的习惯。
新疆医科大学校长哈木拉提·吾甫尔只要不出差,每天早上都会提前半个多小时到办公室,浏览多年来坚持订阅的人民日报和中国教育报。他的工作笔记里夹着一篇篇剪报资料,如《年轻心态是生命的清泉》《以新发展理念提振精气神》《拿什么纾解“儿科医生荒”》《创新创业教育如何落地生根》等,分成时政评论类、医学教育类、高校管理类。哈木拉提说:“有时同事们觉得我对一些问题的见解有新意、有深度,其实很多思想观点都是来自阅读。”
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党委书记卢羡文习惯在晚饭后看报,每天花两小时以上,周六日还会翻阅一周积存的各类报刊,“看报主要是了解大政方针、国内外新闻动态、行业动态与经验,了解所在地要闻。”
52岁的江苏泰州兴化市文广新局文艺科科长董景云,和同事建了一个20多人组成的阅读沙龙,10多年来坚持定期组织阅读和分享活动。“每发现报纸上的好文章,都会相互分享;每有文章发表,大家都要庆贺一番。”董景云说,大家一边读报一边写作,都进入江苏省作协、出版了个人专著。
干部读报为什么
为工作而读,学大政方针,找鲜活案例,看各地实践;超九成受访干部表示读报对工作有帮助
读报有什么用?为工作而读报,是所有接受采访的党政干部们提及的共同目的。调查中,超九成受访干部认为读报对自己工作有帮助,认为帮助较大的占35.47%。
“我看报主要是服务于本职工作和学术研究。记得我刚刚担任苏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的时候,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民进中央常务副主席张怀西就建议我订阅一些分管领域的报纸,他说,这些报纸关注的问题,往往是国家方针政策的体现,重要报道往往是先进典型,可以看看能否借鉴学习,而批评性报道也可引以为戒。所以,为工作而阅读是主要目的。”朱永新说,阅读的同时也会产生一些积累性的阅读,虽然与工作关系不大,但可以触类旁通,激发思考。
哈木拉提的一些剪报资料常被借去传阅、复印,他唯一的要求是“完璧归赵”。新疆医科大学拥有多所附属医院,他就把人民日报“人民时评”专栏文章《用法治营造和谐医患关系》,以及“建言”专栏文章《应对银发浪潮,关键是提高供养能力》等剪下来向大家推荐。
“作为乡镇一级基层干部,我们看报纸一是关注国内大事、政策解读;二是关注其他地区基层的探索实践,举一反三,为我所用。”河北省邢台市清河县连庄镇党委书记裴贵廷说。“为什么有时候中央文件落实变了味?就是因为一些基层干部机械化地望文生义,出现了理解偏差,进而导致工作偏差。”他认为,从党报上了解政策解读,结合一些基层实践的例子回头再去看中央的文件,就容易消化了。“这几年,我在布置工作的时候,都会提前列个提纲,加入报纸上看到的解读和例子,然后结合工作去谈。近一年来,我所写这样的备记本子摞起来已有半尺厚了。”裴贵廷说。
云南省德宏州州委常委、纪委书记贺勇介绍,2015年12月16日人民日报副刊刊登梁衡的《树殇、树香与树缘》一文中,提到保护森林“三道防线”,让时任云南省马龙县委书记的他读后深受启发。由此,马龙县依法严管重罚偷砍盗伐,依法重处涉林违法行为,通过协商民主,把“砍一罚十”“禁柴烤烟”等写入村规民约,使“三道防线”执行得更加有力有效,让爱树、护树成为群众的自觉行为。
善用媒体,也能推动工作。梁伟年介绍,去年下半年,按照湖北省委要求,湖北省委宣传部与省安监局一起组织了4批共42组记者分赴市县安全生产的重点企业、部位、场所进行暗访,前后查出大大小小的安全隐患600多个,从中选出27个典型的安全隐患全媒体曝光,促进了隐患及时消除,产生了强烈的警示作用。
网络时代党报优势何在
干部认为,党报、专业性行业性报纸、网络媒体各有不同功能;党报政策性、权威性强
随着网络、智能手机的普及,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多了。作为读者,为何还要读报剪报?
除了获取信息,裴贵廷看中的是报纸方便做标注,“我在办公室、车上、家里都会放一些报纸,便于随手读和记。而且一些重要文件发布后,只需要留一张报纸就足够了”。
在卢羡文看来,党报的权威性体现得很具体。“比如在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过程中,中央的新要求、有关学习资料、学习内容,我主要是通过党报获得的。经济发展新常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新概念新提法的解读,还有政府工作报告解读等内容,也是通过党报快速获知、学习的。”卢羡文说,党报比较令人放心,所以如果学校有关部门引用媒体资料作说明或佐证,明确要求必须出自党报。
“党报、专业性行业性报纸、网络媒体各有不同的功能。”朱永新说,党报的政治性强、政策性强、引导性强,“读报的最重要收获是能及时了解国家在做什么,领导人在想什么,各地创造了什么。”实际上,朱永新也在腾讯和新浪开设了微博,“及时了解舆情,了解民众关心关注的问题”。
暨南大学党委书记、新闻学博士生导师、教授林如鹏常年订阅10余种各类报刊,他认为,党报的优点在于权威性与公信力,以及全局观念等;行业报专业报的特点在于专业性和深度报道以及相关专业资源等。他说:“剪报的内容主要是政策性、知识性的文章,以及写得好的报刊评论。读报的帮助有些是直接的,有些是潜移默化的。”
哈木拉提说,网络传播快、信息量大,但也鱼龙混杂、泥沙俱下,在对知识的精加工、深加工方面,传统媒体严格的采编审校流程是有充分优势的。
读者也对党报提出了更高的期望,“融合”是关键词。
“网络媒体的涌现,给报纸与时俱进、完善创新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和动力,开拓着网上网下融合发展的广阔空间和前景。”梁伟年说,要坚定地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尽快从相“加”变成相“融”,从“你是你、我是我”变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进而变成“你就是我、我就是你”,着力打造一批新型主流媒体,推动报纸的新发展。
(本报记者杨明方、潘跃、徐元锋、田豆豆、姚雪青、史自强报道,栏目统筹:胡安琪)
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2.人民网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力。
3.您在人民网留言板发表的言论,人民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