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名家专栏> 文章内容

于向阳-青岛名家专栏-搜狐

※发布时间:2017-8-21 15:44:33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石炭线”,在我们的儿童时代人民多读为“十三线”,实际上是“石炭线”,是青岛市运煤的一条铁交通线,货场。如今煤粉飞扬的现象再也见不到了,就是到“石炭线”新货场,那里也是整洁,绿化有序,一片优美。

  殖民者的1900年和1910年,海泊河是青岛市区的“分界——护城河”,虽然没有城墙分割,但是、殖民以海泊河一线作为市区、郊区的分界线。那时的海泊河,河水清清,两岸垂柳轻拂,青草满山坡。

  青岛的50——70年代,旅游青岛必须到中山购物,去劈柴院吃饭。可是进入80年代后,来青岛旅游必须到台东商业街了。

  现在的青岛第一海水浴场已经成为亚洲最大的国际海水浴场,随着胶州湾地区企业环保的改善,消失的四方海水浴场和沧口海水浴场也将回到青岛人民的身边!

  台东的市场在旧城中已经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商城和周边的高楼大厦,早在1898年殖民者进入青岛的时候,殖民者就把台东包括威海两侧划定为贫民居住区,而市场则和菜市一的市场楼,大窑沟的市场楼。

  豆腐,五代时已在南北食物市场上出现。据当时的《清异录》记载,人们呼豆腐为“小宰羊”,认为豆腐的白嫩与营养价值可与羊肉相提并论。

  生在青岛,长在市北,对市北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每一条道都很熟悉,对市北的每一个山头都很熟悉,当然,对历史遗留在每一个山头的古代军事设施也是了如指掌。

  1949年的7月想必也是炎热的,一座漂亮的老房子突然比以前热闹起来,以前宽敞的舞厅、客厅、卧室被间隔成了13个房间,工作人员进进出出,两个人一直指挥着安装着一些人不知名的机器,边的车夫抽着廉价的苦力烟好奇地嘀咕:这些机器是做啥用的?

  大港火车站这座建设与1899年的历史建筑,已经经历了一百多年的风风雨雨,至今还傲然屹立,它在向我们诉说着青岛的历史,诉说着昨天在这里发生的故事。

  青岛市北区有悠久的历史,还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单从供市民活动游览的山头公园来看,就占据了市区公园的三分之二,现分别把这些游览胜地的历史渊源和美丽风光介绍给大家

  青岛体育街的前生是条河,一条流淌百年的臭水河。这条河发源于青岛的太平山,这条河从1898年由章高元派人修坝筑堤开始修建,人侵略青岛后又重新设计规划建成,把那台东一到台东八的大水湾的水流截住,水湾消失了,那湾底空地变成了房屋街道和繁华的商业街。

  柴郎从空中坠落,被垫托着落到了百果山圣池,他醒来一看,只见自己躺在之中的叶面上,竟然不沉底。那满池的水清波荡漾,荷花亭亭玉立于随风摇曳的田田荷叶间,远远望去秀美绝伦。柴郎大喊:“姐姐,不要走啊!”只见那荷花微微点头笑。

  老婆婆说:“明天午时你可以去前面庙后的石碑前,喊东海龙王快开门,龙珠姑娘要回家,石碑就会转身,底下一个石门打开,里面的财宝尽管拿,那石门半个时辰自动关闭,如果你被关在里面,再如此喊一边,门还会打开,但是只能喊这两次,第三次就不灵了!!”

  村子的建筑拆除了,老人一代又一代离世了,只有山顶的军事设施还在,村子里的几口老井还在,那水依旧甘甜甘甜,因为崂山水是相通的,村子那口老井,一直深深地埋在我的脑海里。

  计划经济时代年代的供应模式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但是当年的勤俭节约却还在现在我们老一代人的身上传承,我们不会忘记过去我们家拿着购粮本到粮店排队买粮食的艰苦日子,也不会忘记那每个社区的粮店和粮店的故事...

  青岛新疆是海港码头前面的第一条,历史悠久,它的西面衔接冠县,中山,市场三,东面的一部分已经归与青岛港码头,北面是大海。

  第一次接触青岛第十三中学是1958年,那是全民大炼钢铁,喊口号:十五年赶超英国的时代,我那时候上小学二年级,我们小学要在马对面的操场建设大炼钢铁的高炉,我们小学生在各个班级老师的带领下到十三中学搬砖头。

  近几年来,好多电影,好多都来青岛寻找拍摄镜头,因此我们青岛的“风情街”——馆陶成了他们的首选景观,上了许多异国风味的镜头。

  在旧中国,青岛有十家澡堂子开业,除三新楼开业比较早:(元年),再就是位于平度32号的玉生池澡堂了,玉生池澡堂开业于1924年,是由掖县的老一代民族资本家王化南的父亲投资建成开业,当时是二层楼,1973年大修时候由青岛饮食服务公司投资加盖一层,成为现在的三层楼。

  在青岛建制一百周年的今天,追溯青岛的历史,,日本殖民者的影子无处不在,但是,对于日本人在青岛历史的影响范围,本文仅仅以日本商家及居民区的几条主要街道重点回顾介绍,简称青岛历史上的日本街。

  、支是20年代形成的老,即将在科技街的再次中彻底消失,过,泰山,再去看看,的西段在科技街的中已经消失,东段现在已经开始拆迁,还有那熟悉的胜利电影院。

  在后期,向阳院遍布全市每一个角落:当时,青岛市的里院多,基本上都是以“口”字为基础,这跟中国传统院落是一脉相承的,都是在解放前建造租住给中下层以及最底层贫民的。这些里院的建造都是在第一次日占期间,由于大批的移民涌入,小鲍岛开始建设,这些集中建设的院落没有名字,所以就以所处的街道或者院落里居住的人的行业命名了。

  应上清小学校领导的邀请,我们青岛市作家协会的几位作家朋友走进一所现代化小学上清小学校大门,参加“让书放飞梦想”作家进校园的正能量活动。

  转眼间,从知青插队农村到回城就工已经三十八年了,岁月荏苒,三十八个春秋弹指一挥间,一幕幕的繁华徐徐上演,又一幕幕谢去,而村头那条波光粼粼的小河却在我的心中始终奔流不息。

  认识青岛著名画家石矛长老师是70年代的事情了,记得那天是周日,我的同学石明显邀请我到他家中去看他父亲种的月季花,玫瑰花。他父亲栽种的月季花儿都已经盛开,让我去剪几朵插在家中水瓶里,因为我母亲特别喜欢鲜花,我也没有和老同学客气,带着个准备装花的篮子就坐汽车去了他家。

  修脚是中国的一门传统医术,乃中医外治的一个组成部分,它采用中国传统医术和刀法相结合治疗各种脚病,与中医的针灸、按摩并称为中国的“ 三大国术”。修脚业在我国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

  1949年的7月想必也是炎热的,一座漂亮的老房子突然比以前热闹起来,以前宽敞的舞厅、客厅、卧室被间隔成了13个房间,工作人员进进出出,两个人一直指挥着安装着一些人不知名的机器,边的车夫抽着廉价的苦力烟好奇地嘀咕:这些机器是做啥用的?

  老市北区的老字号饭店有多少?在网上搜不全,只有在老一代的记忆中去搜集了!我在青岛饮食服务公司从业30多年,每天和基层店打交道,这篇文章也许是比较全面的记忆了。

  青岛华美旅社是1930年建成开业纳客,也是将近百年的老店了,时光蹉跎,华美旅店在自身的起伏蹉跎之时,也了青岛历史变化。

  青岛理发业提出一个口号,赶超、上海,赛过、济南。市北区的胶州理发店改名为新上海理发店,延安理发店改名为理发店,辽宁理发店更名为曙光理发店,靠近章丘和辽宁拐角的理发店更名为新时代理发店。

  在我记事的时候就听大人说:“洗澡去天德塘,喝茶去茶庄,”我探究这是为什么,问询过许多,得到的回答是:“茶庄茶叶品种多,价格,天德塘洗澡床位多,还有电梯。”

  崂山巨石能擎天,石下妖洞万万千。八仙搬救兵,雷劈巨石除凶顽。”崂山究竟有什么神奇的传说,才使得蒲松龄在这里写下《聊斋志异》。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