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外国人来中国创业正成为潮流。而近年一跃成为国内双创高地的杭州,也成为外国创客们的重要选择。对于这一现象,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前院长、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吴晓波接受中新网专访时表达了其观点。他认为,外国人在杭州创业越来越热值得欣喜,但地方在鼓励的同时也应有所“筛选”,留住“精尖”。同时,在外国人创业的土壤培育方面,杭州还有不少功课要做。
自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被提出,全民创业的热情在中国开始被激发。在杭州,阿里系、浙大系、海归系、浙商系组成了闻名全国的创业“新四军”;该市去年新设各类市场主体16.93万户;位于杭州的浙江大学学生创业率也连续多年在全国高校中居于首位。
而在外国人创业方面,目前杭州共有外国人注册(担任法人代表)的企业近5000家,加之越来越多具有创业意愿的外国留学生,正迅速组成一支不可小觑的创业创新力量。浙江省科技厅厅长周国辉便曾说,创业“新四军”外其实还有一个第五军,叫“老外系”。
“杭州创业总体氛围好,所以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来此创业。”吴晓波表示。但其同时也提醒,“外国人来杭创业越来越热,一些问题也随之出现,需要引起地方关注。“
问题之一便是当下一些地方过度追求外国创客引进,在一些项目上投入与其资质并不匹配的创业资源的现象已有出现。吴晓波认为,对于外国人创业的关注,更应关注“高精尖”的项目和人才,而并非对所有项目都进行引导、支持。
“外籍人士在杭州创业,此前从我观察来看还是以低端切入为主,比如开餐厅、做小买卖。应该重视真正的高技术、有文化价值、有创意性的创业项目,。”吴晓波说。
“国家对外资企业若干优惠政策取消后,加之给予内资企业更多创业扶持政策,这给外资企业带来了一大问题。”吴晓波举例说,“浙大有一名哥伦比亚学生,毕业后就选择去义乌创业,因为那边外国人创业更好。对于外国人创业,杭州出现的问题不是政策不鼓励,而是税务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不明朗。”
“现在很多地方都出现了一股风做创业的情况,面对这种现状,更需要进行引导、营造公平的竞争。杭州需要对相关政策进行梳理,并在扶持政策改进方面紧跟一线城市,要站在国际化的角度上进行思考。”他表示。
“我觉得身份对外国创业者很重要,如购买住房、保险等等,但现在全国还没有统一的政策。因此需要层面对这类问题给出解决措施。”他同时指出,“外国创客来到这里,资源少,资历浅,他们的条件无法纳入到现有人才引进和鼓励政策的框架中,很难享受到人才政策的优惠,也无法与中国中的硕士、博士享受同等待遇,所以这方面要有相应的对策研究。”
“在如何更好落实国民待遇工作方面,杭州还需要向兄弟城市取经,作进一步提升。而在人才认定和甄选方面,高校、创业园和孵化器可以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例如学校对外国创业者的身份、水准进行认定,出具证明。创业园和孵化器也要承担起把关、审核的责任。”吴晓波表示。
其最后,要激发外国创客来杭创业热情,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更多力量,杭州的城市国际化水平还需继续加速。
“G20杭州峰会对杭州的国际化促进作用明显,而接下来首先要对官员进行必要的国际化培训,让他们更懂外国人的特点和需要。目前我们更多重点还停留在支持民营企业上,而在外国人创业的信息对接上还有加强空间。例如相关的文件几乎没有英文版,例如沟通的细节上处理还是不够精细。外国创业者、企业中的外籍人士越来越多在杭州已成趋势,而在国际化征程上正视不足、学习先进,对杭州尤为重要。”吴晓波说。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