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象现在让灰意冷,之初,有多少中国人在做着创业的发财之梦,每天在憧憬着自己的未来,梦想改变着自己贫穷的命运,怎样成为万元户,可以说十八般武术样样都使用上了,八仙过海,各显,其中也包括做着“出国梦”。但对绝大多数人来说,还都只能是一门心思放在国内打拼着怎样,也只有极少数的人,有机会敢做这样的梦。怎样出国?出国后又怎样发展?都是前所未闻的未知数,当时有多少中国人,多么渴望想了解这方面的资讯啊!
正是此时此景下的1992年,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了一本小说《曼哈顿的中国女人》,这是中国第一部描写留学生出国经历的小说,作者是周励,这是一本励志型的自传体的小说,书中详细生动而真实地描写,作者是如何自费留学出国之,以及到了美国后又如何创业成功之的。这本书当时在中国人面前就犹如是一盏,突然打开,照射到前方朦朦胧胧的海面上,又犹如一石击起千层浪,掀开了人们想往美好前程的。
但是,紧跟着又出了一部描写另一番出国创业情景的电视连续剧《人在纽约》,又象一盆冷水一样結结实实地迎面拨来。剧中每一集结朿的歌中,都要反复唱一遍美国是天堂,又是,让“出国热”的中国人浑身上下冷了大半截。一阵热一阵冷,反反复复,岁月就是这么把我们这一代的中国人不知不觉地催老了。虽然人现在仍然还活着好好的,但那颗憧憬早已结成了冰块,只残留下来那些记忆中的碎片,堆集中在脑海中,清除不去。所以至今我对《曼哈顿的中国女人》这本书的,和当时给我的一片温暖,仍旧记忆犹新。
作者周励是上海人,也只有当时的上海人具备这样的条件,只有上海这样的城市才能更接近于连接到海外的桥梁,让人施展必具一格的才华,实现另一种中国梦。即使到了如今,出国的民航客机,大多数都要从上海这个口岸才能准许进进出出。可想当时这本《曼哈顿的中国女人》的书,曾经激励了多少中国的读者,成为了“后的留学生文学”的经典之作,也是九十年代最具影响力的文学作品和中国百年畅销书之一。
《曼哈顿的中国女人》,全书40万字,由六个章节组成:《纽约商场风云》、《童年》、《少女的初恋》、《北大荒的小屋》、《留学美国》、《曼哈顿的中国女人》。周励描述了自己丰富多彩的人生经历,读来让人十分敬佩她的胆识和机智。她那前后的和千千万万个读者所见所闻一模一样,但一般人远远比不上她那戏剧性的曲折经历和她那富有人情味的心灵倾诉,连她的性生活的私密都无遗,这在当时的人们境界都是未曾见到过的性。
周励,50年代初生于上海,1969年赴生产建设兵团种田、上大学、当医生。1978年返沪任外贸公司医生。1985年只身携带仅有的40美元,通过一名素不相识的美国人的签名,从上海去到美国纽约州立大学自费留学,她是中国第一批自费的留学生。经过一番拼搏,终于在纽约立足,1986年与麦克·伏赫勒博士结婚,开始创业经商,并成功地驰骋商界。周励目前担任美国埃克设计集团、布克契尔、WWD、艾尔萨隆等公司的买方代理。
沉寂了14年之后的2006年,周励又出版了第二本著作《曼哈顿情商》。本书是她14年工作、生活中所见所闻的真实记录,从中可以看到这位女商人激动的人生和细腻深刻的情感世界。这本仍以她个人经历为线索的小说继续讲述着她在异国他乡的奋斗,带给人们热烈的理想追求和生活。
周励到:“可能由于我在纽约住了20年,对哥伦比亚大学校园有着特殊感情的缘故,我特别喜欢哥大的人文气氛和教授们,譬如我在本书中写到的诺贝尔经济获得者蒙代尔教授,以及我最为敬佩的哥大哲学与历史教授——普利策和勋章获得者、11卷本《世界文明史》的作者威尔·杜兰特教授。人类历史是英雄的历史,英雄也曾经与你、我一样,是一些极其普通的人。但是人一旦被充分激发,就能变得和神一样的伟大——这样就产生了英雄。让我们翻开书籍,重新对英雄的。让情商的翅膀载着我们,在终于把握住命运的壮丽天空飞翔吧!”
关于周励近况,经网上搜索查询得知,目前她在一家中国现代文学馆供职,项目是为了着手进行“海外华人文库”的筹备工作。该文库捜集包括新时期以来海外华人作家的作品,特别是“后的留学生文学”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周励为这一课题提供了第一笔捐款。
当有人问到她对文学和人生的看法时,她说道,当年在北大荒当知青的时候,偶尔在猪圈包糠饼的上看到尼克松的一句话:“的精髓在于我们每一个人都参加决定自己的命运!”这句话成了她一生的格言。她说,是知识的力量支持了我,所以我还要进行图书教育的工作,让国内更多贫穷地方的孩子能看到好书。
现在,尤其是90后,城市中小康以上家庭出身的有条件出国留学的孩子们,活得有多么的幸运啊!他们如果读过周励的书,对照她的生涯,真的是在天堂里生活着,是该感谢这个时代,还是该感谢供养自已无忧无虑读书的父母呢?如果让这一代人写上一本出国留学的书,我想不会再有《曼哈顿的中国女人》那么精彩了。
时代给了许多人有了更多的发展的空间,其中也包括移民。有经济实力才可能移民,因此移民也变得不怎么了,但对许多没有条件的人来说,移民仍是一种情怀。尽管我们这一代老人的人生绝大多数走不到周励她那种道上,但她写的那本《曼哈顿的中国女人》,却能象星空中一颗美丽明亮的星星,一闪一闪地向我们眨着眼,曾经给过我们许多美好的瑕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