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名家专栏> 文章内容

文学大师渐次加盟腾讯《大家

※发布时间:2018-8-1 3:44:01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作为一个在新概念下运作的平台,《大家》千万级的WEB用户,40多万的微信订户,以及在腾讯新闻客户端的布局,都使其成为最理想的内容平台之一。

  2014年9月26日,腾讯《大家》发表了一篇特别的文章,作者是诺贝尔文学获得者、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

  那篇名为《关切的眼神和好奇心》的专栏,经当天的腾讯新闻平台后,在WEB端、微博被多次分享,更在很多人的朋友圈产生了“刷屏”效应。在其后的一个月里,腾讯《大家》渐次独家发布了大江健三郎的10篇文章,这些专栏作品,在文字之外,也因其内容中对个人、社会、国家的思考,包括对战争的反思,在国内读者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这是诺贝尔得主首次在中文网媒以专栏形式发表作品,但,对于腾讯《大家》来说,这只是个开始。从9月26日到12月26日,三个月的时间里,《大家》的作者名录页,在不断地增加新的名字:

  2014年10月,阎连科的卡夫卡授词独家发表于腾讯《大家》;

  2014年11月,叶兆言连续在《大家》发表《胡适先生的应节》和《吴佩孚:蒋介石手下无张良》两篇文章,被网友誉为“不哗众,不取宠,线月,韩少功《萤火虫的故事》作为当日《大家》头条发表。

  2014年12月,阿来《武威记》《山南记》《丽江记》《平武记》系列文章即将开始在《大家》平台上连载。

  2014年12月,经济学家韦森、作家宁肯、知名影评人周黎明、欲女经评论人孟静、李舒等多位作者的首篇文章均在《大家》上刊出。

  从2012年上线开始,腾讯《大家》就一直是互联网写作的第一平台,致力于“为中文互联网留下一些有厚度的东西(腾讯公司副总裁孙忠怀)”,并以此为号召吸引了众多学者、专栏作家、人的加盟,截止到2014年第三季度,《大家》已经有了220多名签约作家。

  在《大家》的2014年第四季度新增作家名单里,除了《大家》一直在网罗的专栏写作精英人物外,非常值得注意的一点,就是以阎连科、阿来、叶兆言、韩少功为代表的经典作家的加入。

  在2014年10月22日,大江健三郎专栏开通不到一个月时,中国的知名作家阎连科在捷克布拉格领取卡夫卡文学时,将自己的领词放在腾讯文化旗下的《大家》专栏独家发表。在这篇领词中,阎连科提到了文学的现状,也提到了作为一个作家的追求所在:感受世界,握笔写作。

  也是巧合,也不完全是。在知名作家韩少功发表在腾讯《大家》的第一篇专栏文章《萤火虫的故事》里,读者可以看到类似的提问:

  “文学并不是专为节日和盛典准备的,文学在很多时候更需要,需要持守,需要旁若无人,需要繁琐甚至乏味的一针一线。哪怕下一轮伟大节日还在远方,哪怕物质化和利益化的“小时代”正成为现实中咄咄逼人的一部分,哪怕我一直抱以的作家们正沦为落伍的手艺人或孤独的守灵人……那又怎么样?”

  从这两篇文章里,不难找到经典作家接触网络写作的一丝客观因由。对于中国的知识或文化人来说,文以载道,自来如此。而腾讯《大家》,将成为他们寻找答案的一条径。

  对于这种经典作家的网络写作前景,腾讯文化总监张英的描述,与作家群体的提问不谋而合:“《大家》,会成为一个写作者的家园。我们聚集最好的作家,最好的文字,提倡有感情,有体温,有痛感的文字,能落地生根的文字,能记述下这个时代的文字。”

  在一次采访中,腾讯《大家》主编贾葭曾这样谈及新旧的区别:“我们在讨论新的时候,要知道谁在用你的产品,谁在喜欢你的产品。一定要知道读者是谁,读者在哪里。”作为一个在新概念下运作的平台,《大家》千万级的WEB用户,40多万的微信订户,以及在腾讯新闻客户端的布局,都使其成为最理想的内容平台之一。

  腾讯《大家》的2015,注定将迎来一个爆发期。对于读者来讲,是一席阅读的盛宴。手指划动,思想经过。

  本文由 325游戏(m.325games.com)整理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