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名家专栏> 文章内容

袁国宝:38元买下你个人信息! 数据公司如何让人裸奔?

※发布时间:2018-9-16 3:06:01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日前,南方都市报发布了一篇标题为《仅需3.8元 你的身份信息、消费账单、人脉关系全买到 这些数据从何而来?》的报道。该文披露,南都记者从多角度打探发现了数据产业链的重重“内幕”,其中南都记者仅用了3.8元便购买到其本人的几乎全套信息,令人触目惊心。

  仅仅3.8元,用户的大量隐私就被泄露了,成本真低!我们的隐私是被如何泄露的?数据公司又是如何窃取这些信息的?

  从报道来看,数据公司主要是通过爬虫技术爬取用户在移动通信运营商、电商网站、微信等社交软件上的行为轨迹,以及包括央行征信报告、水电煤使用等在内的生活信息。在得到这些信息后,数据公司会进行“深度开发”,将其分割成千百个维度来进行分析,然后绘制一张完整的用户画像。其目的有二:第一,把冰冷复杂的数据为更容易被读懂的信息,以便购买相关数据的客户可以更好地使用;第二,根据业务的差异性,不同客户购买相关数据目的不同,所以必须制定多元化的分析维度,以适应客户需求的多变性和复杂性。

  众所周知,隐私泄露并非线上所独有,在线下,我们也经常。比如买房后,相关信息可能会被泄露给装修公司;在银行开户后,相关信息可能会被泄露给贷款公司。只不过,在日常生活中,大家已经对这类问题习以为常,除了少数人可能因防范不到位而遭受诈骗之外,绝大部分人已经高度免疫。

  为什么这些线下的隐私泄露对我们构不成太大的杀伤力?一个重要原因是,相关信息比较单一、不具备完整性。同时,由于这些信息并未被处理加工,可利用价值也相对较小。但在移动互联网普及的大数据时代下,情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如所说,数据公司可能会通过技术爬虫获得各方面的信息,包括用户的消费、社交、出行等等,在信息面上更广更全。此外,数据公司通过用户画像,把单纯的数据包装成各种更容易被使用的信息,所以,购买相关数据的客户也更多,整个产业链也更为庞大和隐蔽。这就是互联网时代隐私泄露更为严重的根本原因。

  在南都的报道中,主要以现金贷为案例分析了隐私泄露的危害。据报道,现金贷平台向数据公司购买所谓的“数据产品”,作为平台放贷前评估用户风险的“风控奇招”。南都记者认为,此举在现金贷企业一己之利的同时,将用户的个人隐私置于极大的风险当中。

  近年来对现金贷的报道比较多,其中负面报道占据了很大的比例,这并不奇怪,因为现金贷本来就是踩着政策红线互联网金融合规与创新论坛”上,国家互联网金融安全专家委员会秘书长吴震指出,今年6月以来,发现违规催收1000万余次,施害人达79万,人92万,已致20余人死亡。从这组数据来看,现金贷业务在增长背后已出大量不规范的运营和操作,这是它不断酿出社会悲剧的根本原因。而这一问题的源头正是隐私泄露,典型的例子就是裸贷。假设用户的隐私不被泄露,现金贷平台就很难增长,很多人也自然不会被现金贷所害。

  透过这一案例,不难发现如今隐私泄露所造成的危害比以前更隐蔽、更难于观察。以往隐私泄露最严重的就是网络诈骗、电话诈骗,但随着相关案例不断被所,这种简单的诈骗招数已经不再凑效,相反,很多复杂的、陷阱却逐步涌现,它们在互联网上不断滋生、蔓延,无穷,现金贷所的各种乱象,只是冰山一角。

  根据南都的调查,数据公司所能提供的数据源包括社交网站,网上银行,水电煤,航空公司网站等,能从5000多个维度整合数据。简单来说,用户产生的任何互联网数据都有可能被“人肉”出来,打个粗俗的比喻,每个用户在互联网上都是以近乎于“”的状态在活动。这未免太了,到底有没有办法能根除隐私泄露问题?

  第一,既然所有的数据都是由爬虫窃取而来,那么所有的互联网服务平台都应当及时提升技术门槛,构建牢固的信息安全系统,将的爬虫拒之门外。考虑到不同平台技术水平参差不齐,互联网安全企业推出通用解决方案,帮助那些技术实力相对较弱的企业从源头解决隐患。

  第二,对监管部门而言,隐私泄露问题应当强化监管,同时推出对应的法律法规对进行约束和惩处。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因政策监管不力,很多游走在法律法规的边缘。只有监管部门强力介入,这些问题才能得到大幅缓解。

  第三,对个人而言,如果发现自己存在隐私被泄露的问题,应当保留好,及时向相关部门反应,甚至寻求帮助,通过渠道进行,不能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当然,在这方面,相关部门也应当联合互联网企业举办各种科普活动或者制作一些公益宣传短片,帮助大家树立隐季建业的情人私意识。只有每个人自身重视,建立起极高的隐私意识,才能最大程度降低隐私泄露的概率。(文/ 袁国宝,NewMedia新联盟创始人,新营销和品牌专家)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文章由325棋牌提供发布

相关阅读
  • 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