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今日财经> 文章内容

野心乍现!型直播的想象空间在哪?

※发布时间:2018-2-7 15:07:24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你要是不化妆,我比你还白一点”,一名男主播对一名女主播说道,随后,他遭受到女主播一系列反击。

  这是2月2日清晨发生在一个直播视频中的对话,与大众对直播印象不同的是,这段对话的场所并不是某一个直播间,而是发生在重庆万州的一条河上。这是一档户外旅游的直播节目,男女主播正在船里直播打鱼。经过十几分钟的尝试,他们捞起了一条花鲢。

  容易被直播答题热潮的是,随着技术的进步、直播平台的推动、政策监管的加强以及直播生态自身的发展,直播内容正在向不同纬度扩展,比如面向细分市场的新型直播节目层出不穷,同时在内容选择上更为“高质”的“型”直播节目也成为首选。

  在一些直播平台中可以看到这样的迹象传统的游戏、才艺、聊天类直播外,一些户外直播节目、教学直播节目甚至是传统工艺展示类直播节目也积聚了一定量的受众。

  “我们正在通过持续的创新内容去引导用户的直播内容消费习惯。”欢聚时代(YY)COO李婷对经济观察报表示。在2017年5月,YY曾经上线了一个非物质文明遗产项目面塑工艺的直播,这档直播获得了近四十余万网友的围观。

  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口播系主任、传媒大学融合专家团专家丁龙江对经济观察报表示,直播中相当一部分受众集中在三四线城市以下,直播形式满足了他们对于娱乐的需求,基于此,形成了“打赏+广告”的商业模式。但在未来,直播有可能衍生出娱乐以外的属性,形成与生活、产业的广泛结合,并带来一些更高转换率的商业模式,成为“互联网+”基础设施中的一种。

  2017年年末爱奇艺旗下的奇秀直播举办了一次年度盛典。该次盛典体现了直播这一模式所具有的极强互动性让拥有大量受众的各个主播进行现场对垒,并通过粉丝投票决出总冠军。按照奇秀方面公布的数据,本场直播累计吸引了超过1200万观众观看。

  这场直播仅仅是2017年末各家直播平台“盛典热”的一角,在经历了2016年和2017年两年的流量、运营经验、资本的积累后,多个头部直播平台通过“年终盛典”这种形式展现了其在内容生产方面日渐增强的能力。

  能力的增强让一些直播平台逐渐了其对于内容的“野心”。2017年11月份,直播平台YY将一些平台内的主至法国游学。同时还安排这些主播在法国表演艺术家学院学习戏剧、电影领域的知识和经验。

  李婷对经济观察报表示,送YY头部主播去海外游学,是YY很早就在策划的一系列头部主播培养计划中的组成部分,符合YY长期以来对直播生态和主播行业的发展战略。

  早在2017年初,YY就曾经联手业内一批平台合作方,建立了一个“YY主播成长联盟”。这一联盟希望能够帮助主播这一直播平台的核心资源获得在综艺、唱片、影视等多个方面发展的机会。

  “直播成为主流行业,还是近几年的事情。而这个行业的发展前景、个人在行业中的职业成长空间究竟能有多大,现在还没有定型。YY所做的就是要尽平台所能去拓展这个空间,给从业者展示出更大的前景。这是需要花费很长时间、很大投入去做的事情。”李婷对经济观察报表示。

  尽管才艺、游戏、聊天等直播形式仍然是目前行业内的主流,但在2017年-2018年年初,各家直播平台的直播内容也开始出现了一些“型”的直播内容。

  一位直播平台人士对经济观察报表示,在2017年下半年各家直播平台推出了一系列新颖的直播模式,比如“线上抓娃娃”、“直播答题”等等。此外,一些主播也开始自发的进行了内容创新,比如开拓探险类直播、电商直播等。

  一位文娱板块投资人对经济观察报表示,传统的秀场直播生命周期很短,在目前的市场现状下,直播平台需要通过不断创新来获得新受众,尽管主流的几大板块仍然占据绝大部分的份额。

  2017年对直播行业,至少对于一些直播平台而言,并不是友好的一年,市场的改变、政策监管的调整对于这一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而当年的11月4日,国家网信办发布《互联网直播服务管理》,对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直播资质、直播平台的内容管理、网络直播信用体系等提出了具体要求,这份于2016年12月1日起实行的被视为直播行业结束“草莽期”的标志。

  在2017年,随着流量红利的耗尽,以及资本投入的化,直播行业出现了一次大范围的倒闭潮,根据中国演出娱乐行业协会网络表演(直播)分会《2017中国网络表演(直播)发展报告》指出,截至2017年末,全国共约有200多家公司开展或从事网络表演(直播)业务,较2016年减少近百家。

  一位文娱板块投资人对经济观察报表示,这并不是指整个行业进入衰退期,而是到了一定规模后,市场优胜劣汰,会向头部集中,门槛也会进一步提高。这位投资人也坦言,目前并不是资本再进入的时期了,除非是特别大型的投资机构或者互联网公司。

  与此同时,在技术成本端,CDN(内容分发网络,直播平台用这一技术解决网络延迟、堵塞等问题)费用的降低和网速的提高为直播内容的多样化提供了技术条件。

  丁龙江对经济观察报表示,在技术上的提高、行业竞争态势的变化、政策监管趋严等背景下,直播平台正在加强对内容生产的投入,开始尝试打造一些更丰富的内容场景,进入主流视线。

  “直播行业的竞争一直存在,激烈程度也从来没有降低过。这其实是任何一个正常发展的行业应有的常态。真正决定一个企业、一个行业发展前景的,是能为社会输出什么样的价值,以及输出的这些价值能否被消费者和社会认可。”李婷对经济观察报表示。

  丁龙江对经济观察报表示,在21世纪第一个十年,直播这种模式已经在PC端开始出现,同样是以秀场直播、游戏直播的模式为主,但普及人数有限,而在2016年前后,随着手机的普及,直播开始大面积的进入社会生活之中,一定程度上,直播的泛娱乐属性满足了中国三、四线城市及人群的娱乐需求,从而获得了大量的受众。

  过去两年时间里,直播的娱乐特征被不断的放大,并且形成了一批颇具“明星效应”的主播群体,这一群体也成为了直播平台目前的核心资源之一。

  “内容和主播当然非常重要,我们希望通过战略倾斜,加快主播群体的成长进化进程。平台也需要具备艺人经纪能力。当然,这也只是业务的一个组成部分,除了主播上升空间外,内容创新、模式创新也是直播企业需要高度重视的课题。”李婷对经济观察报表示。

  丁龙江对经济观察报表示,这种模式诞生于“流量+打赏”的商业模式。与传统类似的是,平台可以将吸引的流量成广告收入,与经纪公司类似的是,由于主播的“明星效应”,平台具有类似“粉丝经济”的商业变现能力。

  对于这一模式是否将成为直播最终发展的方向,丁龙江表示了自己的怀疑,在他看来,直播作为新技术推动下的新生态,应该具有自己的商业模式和社会效用。它应该像基础设施一样,与社会生活、产业进行充分的融合。“比如直播可以与工业技能培训、农业产品推广等多个领域结合,这些领域不仅能带来新的受众,同时还有可能为直播平台提供更丰富的变现途径。”丁龙江对经济观察报表示。

  在上述文娱板块的投资人看来,在目前的阶段,大型直播平台还是应该以大市场为目标,与产业结合的直播可能需要一些更垂直的直播平台来落地。“一定是要成为融入大众日常生活,承担日常社交和信息交互的重要平台,它将成为一代人的生活方式。”直播将何方?对于这一问题,李婷对经济观察报回答道。

  曾在中国企业报担任记者,目前主要关注于科技类、创业类产业政策、创投领域以及交通物流领域。擅长深度报道和人物特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