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成都双流机场向东行驶半小时,就能抵达通威太阳能成都双流工厂。走进厂区,绿树成荫、绿草如茵,干净整洁的花园式工厂让人侧目。
在刚建成半年的二期工厂车间中,看不到人头攒动,一支支特殊的机械臂有序挥舞,一辆辆无人驾驶的IGV智能小车往来穿梭,全封闭的全自动无人智能制造生产线正高速运转,整个车间几乎不需要工人操作。所有生产线实现生产数据及时、收集。
进入这个工厂需要通过严格的“武装”。套上防尘服,用帽子包住所有的头发,穿上鞋套,通过清洁,才能踏入生产车间。
在这个工厂生产的高效晶硅电池片被销售到中国及海外市场,并通过产业链下游的太阳能组件工厂组装应用,进而装置到电站、分布式太阳能屋顶中,成为中国光伏产业链中的一个支柱。
公司管理人是一个年仅33岁的年轻人—谢毅,他管理这家公司4年,将一家破产的公司重新运营为持续安全运行4年、持续40个月盈利的公司。
2012年至2013年,光伏行业进入“寒冬”,当时的两大光伏巨头—尚德和赛维纷纷陷入经营困局。这给了后来者通威一个机会。
通威集团禚玉娇总裁介绍,2006年,在集团董事局刘汉元的部署下,通威进军光伏上游高纯晶硅领域,这是生产太阳能电池片最主要的原料。2013年,通过对行业现状及自身长远发展优势的分析,通威开始思考整体布局光伏产业链,决定以并购的形式进入太阳能电池片领域。通威看中了赛维,当时这家工厂在建成不到8个月就停产。通威派出了禚玉娇总裁和谢毅以及其他两位同事一起参加这个并购案。
在的谈判中,最在意的就是通威在接盘之后是否能盘活这家公司。禚玉娇总裁向当地详细介绍了通威30多年的实业经验、管理体系、企业文化等无形资产优势,就在要谈成之时,由于另一家光伏企业的介入,通威必须通过竞价才能获得项目。最终,经过惊心动魄的218轮竞拍,通威以8.7亿元成功并购该项目,成为光伏行业最大、最成功的并购重组案例。
对于谢毅而言,这次竞拍是他人生当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时刻。他打趣说,至今他还是通威集团历史上一天之内花钱最多的人。
并购完成后,通威加快光伏产业布局,通威太阳能进入发展快车道。2013年11月18日,通威太阳能合肥正式投产;2014年,重组后首年便实现盈利;2015年11月18日,通威太阳能成都双流一期项目正式开工,2016年6月30日投产,项目仅用7个月时间建成、当年实现盈利。在产能规模和工程量翻倍的情况下,成都二期项目于2017年2月18日开工,并实现了当年开工、当年投产、当年满产、当年盈利,又一次刷新了“成都速度”“中国速度”“全球速度”。同时,成都二期项目建设完成了通威首条全自动无人智能制造生产线,成为全球光伏行业智能化工厂、数字化车间的典范。与传统的太阳能电池片产线相比,同等产能的“通威智能制造”生产线月8日、11月18日,通威太阳能20GW项目分别在合肥、成都相继开工,到2018年,其电池产能规模将超过12GW,到2020年,该电池产能规模将有望超过30GW,这些产能的太阳能电池片安装应用后每年发电近435亿度,每年可供25万个家庭全年用电,每年提供的清洁能源可节约标准煤约861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2700万吨,二氧化硫约81万吨。
3个月,是谢毅给自己定的线。刘汉元曾对谢毅说,“干不好就再回到我身边”,但谢毅不给自己留退,“干不好我就不回来了”。
2013年完成并购后,谢毅把“家”搬进了合肥工厂。由于停产了很长时间,整个工厂显得非常萧条,3000多人的工厂只剩87个人。比起空旷的工厂,更荒芜的是。当时工厂的所有人都抱着“随便做做”的心态。彼时,谢毅才29岁,从英国帝国理工学院毕业仅6年,在很多人眼里还只是一个“年轻人”,如何获得员工的信任,带好队伍,对他来说是最大的。
谢毅坦言,刘汉元对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最重要的是把的管理理论琢磨透,因为刘的成功离我们最近,认线年实践中沉淀下来的,最适合通威的经营现实。真正吃透、消化这些理论,同时学习其他企业的先进管理方法,我们就能走得更远、走得更好。”
通威30多年的管理成效、经验和企业文化熏陶为通威太阳能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在禚玉娇总裁的支持下,通威太阳能完成了通威人力资源、企业文化、管理体系、财务支撑的快速植入。
一上任,谢毅就组织了生产线之间的竞赛。每周、每月都发起生产线劳动竞赛。几个车间同时做比较,做得好的当月就励,做得不好的员工一方面收入变少,另一方面脸上也挂不住。
“要得过瘾,罚要罚得痛,打就要打得。”这是他在刘汉元身边学到的管理方式。这种竞赛的方式让员工首先产生了竞争的意识,同时也能够用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
谢毅的团队会去收集竞争对手的信息,看别家公司的经营状况如何,并且做分析和对比。在这种努力下,通威的电池片产品获得了多家客户的质量评价第一,也陆续成为了各家客户的免检产品。
2017年,谢毅看的让他印象最深的一部电影是《摔跤吧,爸爸》,这部讲述印度女孩为了改变自己命运苦练摔跤的电影,一开始女主人公并不是很明白,为什么一定要“夺金牌”。但爸爸对女儿说过的一句台词,“大家只记得金牌,银牌、铜牌很快会被人遗忘”让谢毅印象非常深刻。这个世界只记得冠军,很少人会记得亚军和季军。商业社会也是同样的道理,通威“诚、信、正、一”的企业文化,强调事事争创一流,自觉做到行业第一,刘汉元经常说,“金牌、银牌、铜牌,大家只记得前三,第四、第五名只能自己回家做块铁牌、木牌,过不了多久就会生锈、腐蚀。”所以谢毅一直要带领他的团队在各项指标上做到行业第一。
“每天进步1%,第365天则为第一天的38倍。每天退步1%,第365天则为第一天的0.025倍。”在通威太阳能公司,通威集团董事局刘汉元的管理随处可见,让员工随时能在身边感受到通威文化的氛围。
通过不断强调这个,全公司上下的员工都非常明确公司的目标,知道自己的努力能够为公司节约成本或者做出更多销售业绩起到什么样的作用。“这就是1%的力量,有了这个力量汇集之后,全公司上下的风气就变得非常不一样。”谢毅说。
2017年,通威太阳能一家公司的利润,不仅超过全球其他电池企业利润总和,而且还是全球第二、第三电池企业利润的2到3倍。其产能仅占全球电池产能的4%,但利润占了全球电池片行业的80%以上,这样的利润只有手机行业巨头苹果公司才能看到。2018年公司迎来成立第5年,仅5年时间产能规模就扩大了10倍,销售收入增长了100倍,将正式跨入百亿元级企业俱乐部,此发展速度无论在光伏行业或其他行业均属于领先者。截至2018年1月,通威太阳能实现了连续40个月持续盈利,连续40个月开工率100%,连续40个月满产满销,稳定生产安全0事故,创造了光伏行业新纪录。即便如此,通威还是不断地在和行业的其他竞争对手对标。
不久前,他们又发现有一家公司的某一项指标已经和他们做到几乎同等的水平了。谢毅和他的团队立即就开始研究是否能把自己的成本继续降低,和竞争对手拉开距离。
经过4年的,通威太阳能的团队意识日益增强,从上到下的员工会主动研究如何降低成本,也会对客户的意见即刻做出反馈。
“我认为自己并不是一个很聪明的人,但我是一个很幸运的人,我能够在29岁开始找到自己人生方向,能够找到一份为之而努力奋斗的事业。然后还有那么多的人愿意去帮助你,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有刘汉元这么好的一位老师能够去你,虽然付出努力很多,也有很多委屈,也有很多泪水,也有很多汗水,也想过放弃,最终来看我一步步走到今时今日我觉得还是蛮幸运的。”谢毅说。
前不久,第23届联合国气候大会在落下帷幕,法国计划到2021年关闭所有燃煤电厂,英国目前仅剩一家燃煤电厂,宣布2020年放弃核电站,美国宣布到2030年,可再生能源占比将达到50%,2040年将实现100%能源清洁化。回望过去10年,中国光伏产业实现了快速崛起,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07年,中国光伏累计装机量仅100MW,到2017年7月,中国光伏累计装机量已经突破100GW,10年增长了1000倍。光伏装机成本也从过去4万至5万元人民币/千瓦降低到今天5000元人民币/千瓦,未来5至10年,太阳能发电成本还将再降60%。中国也将成为全球光伏产品生产第一大国,成为光伏新增和累计装机容量全球第一大国,成为全球可再生能源消费第一大国,中国光伏产业市场份额全球占比将超过80%以上,中国在未来也必将主导全球新能源领域的发展。
正如通威集团董事局刘汉元在行业中一直所呼吁的,汽车电动化、能源消费电力化、电力生产清洁化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看好光伏行业发展,通威太阳能前进的步伐从未停歇。随着通威太阳能30GW项目的建成,将进一步巩固和提升通威在电池片领域的世界级龙头地位,标志着通威向着打造世界级清洁能源公司的目标迈出重要一步,也充分展现了通威坚守实体经济,践行实业报国、绿色发展的坚定和信心。随着项目的建设投产,必将带动产业链上、下游高效协同发展,为通威打造千亿级企业,为推动我国实体经济快速发展,为推进全球能源进程,为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住青山绿水、白云蓝天贡献积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