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班门弄斧,说下众所周知的现象,2015年P2P平台涉雷大年,几乎天天跑,月月倒。
到了2016开始,被相关部门和市场的严格监管,好点的就是选择不的退出,要么就是死不认账,缓兵之计寻找下家当接盘侠(比如某易,某鹿)。
所以,就个人来看:
1.生活就是这么现实,真的没有完全意义上靠谱的P2P
目前P2P行业整体是走在邪门歪道,排除歪瓜裂枣的转折期,这个过程不会太慢,也不会太快,因为国家始终是想靠着互联网金融的转型来带动经济的,一刀切的做法直接就被忽略了,也容易伤及。
2.谨防那些大数据、风控超强的P2P平台
P2P太过混乱,房贷,车贷,各种私人贷款,其中首付贷这种违规的就不说了,而车贷这类其中的利润十分不明晰,容易出漏洞,其他私人贷也是有着相类似的情况,因为始终对接的是个人,所以风险控制其实挺难做的,所谓的大数据有几家是真正的掌握着呢?除了央行,银行这类,恐怕真的是极个别的才能有资格去说自己有真正意义上的大数据,因为这是需要通过日常消费来收集数据的,除非这平台前身是做大型知名电商出身,否则真的毫无可信度(难不成是窃取的??不多想了)。
3.当行业尘埃落定,P2P的数量很可能所剩不会太多。
其实这个未来导向也挺明显的,就像当年百“团”大战,千“信”混战,到最后,留存下来的不过一只手的数目,在去中心化的年代,其实互联网金融还是比较难去中心化的,当然不排除有可能会朝着另一个良好的方向发展。
但是就当下的情况来说,还是比较趋向于围绕着几个大平台,以及正在冒头的中型平台来作为行业重心去沉淀的。
对于理财用户而言,之前受到了太多恶劣平台的负面影响,内心大多是倾向于寻找知名、安全性高的平台,怎么来识别呢?自然就是行业数一数二,或者至少有着一两年的稳定规模的行业履历(某宝,某大已除外,只是说当前),混迹在各P2P投资群里,最常看见的一个是小白的询问哪家靠谱的问题,第二种就是“要么国企央企,要么上市公司,其他的小平台看都不看”的声音,虽然急功近利外加不动脑,但安全系数上总体还是可以看的。
对于P2P规模较小平台来说,首先要解决的就是资产端和平台整体的安全性问题,这永远是当务之急,用户也许会被一时双眼,却注定不会是一辈子的傻子。
4.P2P行业的未来猜测:P2B,P2F将正式发力,大有占据线上理财半壁江山的可能
近段时间,“线下圈钱”的传统金融公司暴雷声不断,之前也有文章为P2P鸣不平,意思就是不为线下的背锅,撇开这两者比较混杂的关系,我们可以看到线下财富管理的出事儿,涉及的金额往往是人数少,单位金额是更大的,这也说明了一个问题,线下理财不利于分散投资,降低风险的原则。
从这一点来看,P2P的优势也被凸显出来了,便捷的操作性,多个平台的方便选择性,直接秒杀了线下,再加上近期行业有些平台已经逐步朝着P2B、P2F的模式做着转型,资产端较之以往将得到全面的提升,这也将是又一次互联网和金融真正的结合。
虽然P2B、F这类称不上创新的新鲜模式,而行业也有着类似于陆金所、积木盒子这样的P2F、P2B的模范,成立于2012年的它成功运营至今,也印证了这个模式的可行性和安全性,而原来做P2P比较大的人人贷,也对接基金机构,引入了基金的理财产品,不声不响间融入了P2F的模式,再加上近期频繁冒头的多肉理财,其业务模式也完全是来源P2B,P2F,与中信信托的合作,从这些国家认可的金融机构中做二次筛选,进一步降低了产品的风险性。
诸此种种,都在为P2B、P2F的模式做着印证,虽然相对的不如传统P2P的年化收益率高,但综合相比下来,仍然是存在着极大的竞争优势,安全系数级别更高,收益率却也未必差到哪去。
以上只是个人的一些预想,市场和用户究竟会选择谁?不如拭目以待。
多肉有料界面JMedia联盟遍地互联网金融界的“伪英雄”, 埋没了哪些有意思的后起之秀? 「多肉」陪你们,来除杂、做简化,好歹留存点靠谱的精华。 让理财的世界不再呆板,像种多肉一样充满温暖。 给当下无聊的互联网金融圈带来一些新养料。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