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经济数据> 文章内容

《民银智库研究》第140期:经济下行压力明显加大 提振信心加快 ——2018年1

※发布时间:2019-6-4 14:33:07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原标题:《民银智库研究》第140期:经济下行压力明显加大 提振信心加快 ——2018年11月宏观经济形势分析报告

  11月以来全球经济仍保持弱势复苏。美国经济数据转弱,就业不及预期,美债收益率倒挂,12月加息在即,但明年加息径料放缓;欧洲增长动力不足,意大利下修财政赤字、法国、英国脱欧困境增添了经济复苏不确定性,即将结束QE但加息尚需时日;日本经济有所改观,继续保持宽松,将迎消费税上调冲击;新兴市场增长有所改善,货币政策继续收紧。整体看我国面临的外部依旧复杂严峻,需继续做好充分应对外需下降的准备。

  11月以来我国经济下行压力明显加大。一是11月工业增速超预期下降至5.4%,为1992年来最低,汽车、医药等行业大幅下跌创历史新低;二是消费增速再创新低,11月名义增长8.1%,实际增长5.8%,汽车消费大降;三是进出口全面回落,以美元计出口同比增长5.4%,较上月大幅回落,衰退型顺差再现;四是通胀回落,11月CPI同比上涨2.2%低于预期,PPI继续回落,下月或跌至CPI以下。五是货币与社融增速同时下滑至历史低位,M2同比滑落至8%,社融存量同比增长9.9%,首次跌破两位数;六是财政收支降幅继续扩大。整体看除投资增速反弹外,主要宏观数据均出现转弱。

  当前经济面临的困难与矛盾主要集中在:一是中美贸易摩擦叠加全球需求放缓造成的外部压力;二是债务的不可持续导致基建投资下跌至低位;三是“房住不炒”的楼市严监管以及居民杠杆率上升空间大幅缩小造成地产繁荣不可持续;四是强监管、去杠杆与市场风险偏好降低导致金融周期下行;五是债务压力与资产缩水引发“消费降级”。

  政策展望与。2019年应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淡化增速,加快。其中,“六稳”应以“稳就业、稳预期”为重点,即“提振市场信心,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把更空间留给“求进”,即加快深化市场化、扩大高水平,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财政政策更加积极,进一步减税降费,支持民营经济发展;货币政策由去杠杆转向稳杠杆,疏通货币信贷传导渠道。

  11月以来全球经济仍保持弱势复苏。美国经济数据转弱,就业不及预期,美债收益率倒挂,12月加息在即,但明年加息径料放缓;欧洲增长动力不足,意大利下修财政赤字、法国、英国脱欧困境增添了经济复苏不确定性,12月结束QE但加息尚需时日;日本经济有所改观,继续保持宽松,将迎消费税上调冲击;新兴市场增长有所改善,货币政策继续收紧。整体看我国面临的外部依旧复杂严峻,需继续做好充分应对外需下降的准备。

  美国经济数据略显疲弱。生产端保持扩张。11月美国ISM制造业PMI为59.3%,较上月上升1.6个百分点,连续27个月高于荣枯线个百分点。消费信心有所回落。10月零售与食品服务销售同比增长4.57%,较上月上升0.36个百分点;11月密歇根消费者信心指数较上月下降1.1至97.5。就业市场不及预期。11月新增非农就业人口为15.5万人,低于预期;失业率为3.7%,与上月持平;劳动参与率为62.9%,与上月持平。通胀率保持上升势头。11月CPI同比上涨2.2%,较上月下降0.3个百分点,环比与上月持平;核心CPI同比上涨2.2%,较上月上升0.1个百分点,环比上升0.2%;10月核心PCE价格指数同比上涨1.78%。外贸逆差持续扩大。10月美国出口季调同比增长6.25%,较上月下降0.31个百分点,连续27个月保持正增长;进口季调同比增长8.52%,较上月下降1.02个百分点,连续25个月保持正增长;贸易逆差554.88亿美元,较上月增加9.33亿美元,对中国贸易逆差为431.02亿美元,较上月增加28.59亿美元。

  在特朗普减税政策的刺激下,今年以来美国经济继续保持强劲增长,三季度P年化季调环比增速达到3.5%,超市场预期,但近期美国经济表现有所走弱。11月就业增速有所放缓,月度薪资增速不及预期;贸易逆差已经连续五个月扩大;ISM指数以略快的速度扩张,但对就业资源和关税影响的担忧持续存在。高盛在《2019年经济展望》报告中指出,由于金融趋紧以及财政刺激措施逐渐减弱,预计2019年美国经济增长将放缓至2.5%。

  美债市场出现“信号”,美股技术上已步入熊市。12月初,2年期国债收益率2.80%已高于5年期国债收益率2.79%,近11年来首现收益率“倒挂”,其与10年期国债的差距也缩窄至11bp,创下了2007年下半年以来的最低水平。收益率倒挂意味着经济前景不确定,贷款质量将下降,银行风险承受能力下降,同时贷款业务的利润也会降低。美债收益率“倒挂”加剧了市场对美国经济前景的担忧,美国三大股指集体暴跌,技术上已步入熊市。

  11月29日,美联储公布了11月货币政策会议纪要。纪要显示,几乎全体与会联储官员都认为下一次加息“很快”到来是有保障的。会议纪要同时对市场关心的一些问题也做出了比较具体的说明。其一是对于三季度美国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放慢问题,纪要显示,一些与会官员指出高关税和贸易政策的不确定性、全球需求增长放缓、进口成本增加以及利率走高都可能导致企业投资减速。其二是对于金融的判断,纪要显示与会官员总体认为金融整体而言保持宽松。其三是对于未来加息节点,纪要显示12月加息基本“板上钉钉”,同时美联储将对经济数据更为,从而为明年利率行动留有灵活空间。

  近期美联储官员显示美联储内部对于未来加息径存在重大分歧。部分官员认为继续维持渐进加息的径是适宜的,美联储理事Brainard表示,政策正常化尚未伤及市场流动性;纽约联储Williams表示,美国经济总体而言形势很好,经济表现强劲,并将继续强劲增长,预计美联储将继续渐进式加息。而另一些官员则暗示加息径应作出调整,美联储鲍威尔表示,“当前美联储利率水平依然较低,维持在略低于中性利率水平”;美联储副Clarida表示,美联储更关注如何防止通胀率跌至目标以下,而不是超出该目标;纽约联储Williams表示,未来美联储面临的问题是持续低通胀带来的风险,因此美联储需要仔细研究替代性政策框架;明尼阿波利斯联储Kashkari表示,美联储应暂停升息,美国利率已接近中性。从逐渐的转向信号来看,在12月的议息会议上美联储很可能修改加息点阵图,美联储已为此提前进行市场预期管理。

  欧元区经济复苏动能依旧不足。生产端持续疲软,11月制造业PMI由上月的52.0%回落至51.8%,为2016年6月以来低点;服务业PMI由上月的53.7%降至53.4%,为2016年11月以来低点。消费端喜忧参半,11月消费者信心指数由上月的-2.7大幅降至-3.9,连续6个月落入负区间,为2017年4月以来最低水平;10月零售销售指数同比增长1.7%,较上月大幅提高1.4个百分点。通胀持续上行,11月CPI同比上涨2.0%,较上月下降0.2个百分点,连续第六个月达到2%的通胀目标,环比下降0.2%;核心CPI同比上涨1.0%,较上月下降0.1个百分点,环比下降0.2%。就业形势保持向好,10月欧元区失业率为8.1%,与上月持平,维持2009年以来的最低水平。经济景气度维持低位,11月经济景气指数为109.6,连续第四个月下滑,为2017年6月以来最低水平;工业信心指数为3.5,较上月回升0.5,为2017年5月以来次低水平;营建信心指数为6.3,较上月回升0.6,创近年来最高水平;零售信心指数为1.0,较上月下降1.4,连续第三个月下滑,为2017年5月以来次低水平;服务业信心指数为10.8,较上月下降1.3。

  意大利和法国财政与经济堪忧。意大利经济恐陷困局。在欧盟将实施可能涉及巨额罚款的“超额赤字程序”(EDP)后,意大利终于,将2019财年预算赤字目标由2.4%修正至2%。然而,收紧的预算可能为意大利本已低迷的经济增长投下阴影。三季度意大利P季调环比折年增速降至-0.5%,为2015年以来首次负增长,制造业PMI萎缩至2015年以来新低,失业率连续两个月上升。由于无法通过扩张性预算来刺激经济,意大利经济恐将继续困局。法国爆发。以应对气候变化为由拟于2019年上调燃油税,引发多地身穿黄背心,随着极左、极右翼人员乃至团伙加入,最终爆发了“50年以来最大”。为平息愈演愈烈的“黄背心”运动,不得不做出180度大转弯的政策决定,宣布放弃调涨燃油税,并承诺从2019年开始由发放资金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同时降低一些养老金领取者的税收。此次凸显出法国更为深层次的社会问题和矛盾,即对税赋不公、社会不均和马克龙的“富人总统”标签抱有强烈不满。不仅加深了马克龙的信任危机和法国社会的,也恐将因此背上更沉重的财政负担。

  英国推迟“脱欧”协议投票,仍面临严峻挑战。在距离英国“脱欧”只余100多天的情况下,原本有望尘埃落定的“脱欧”进程再度急转直下。迫于议员们可能压倒性投票反对的风险,英国首相特蕾莎▪梅在12月10日取消了议会对协议的投票,并表示将在2019年1月21日前进行“脱欧”协议投票,这也是英国法律要求与欧盟达成协议的最后期限。尽管这一期限使梅和惊慌失措的市场都获得了喘息之机,但梅仍面临两方面严峻挑战。一方面,英国国内分歧难消。梅目前与欧盟达成的“脱欧”协议,既要求英国与欧盟保持紧密联系,却又不能享受之前的待遇,导致英国各方对此都不愿意接受。上周欧盟法院判决英国可以在2019年3月29日正式“脱欧”前随时单方面取消“脱欧”决定,更增加了反对“脱欧”阵营的希望,呼吁二次的声音也有愈演愈烈之势。另一方面,欧盟强硬表示英国“脱欧”谈判大门已关闭。尽管梅积极与欧盟领导人斡旋,希望以英国“硬脱欧”可能对欧盟经济贸易和金融系统造成的为筹码,争取欧盟对英国做出进一步让步。然而,欧盟委员会容克、总理默克尔等人均坚定表示,无法修订已经达成的“脱欧”协议,也没有进一步谈判的空间,因为“已经达成的脱欧协议,是目前情况下可能达成的最好的,也是唯一的协议。”

  结束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仍维持宽松倾向。欧央行在12月14日召开的货币政策会议上宣布维持三大利率不变,符合市场预期,主要有三项信息值得关注:一是欧央行下调欧元区未来经济和通胀增长预期。与9月相比,经济方面,欧央行将2018和2019年P增速预期均下调0.1个百分点至1.9%和1.7%,维持2020预期增速在1.7%不变,并首次预测2021年增速为1.5%,显示出欧元区经济增速在2017年达到2.4%后将已见顶回落并将持续放缓;通胀方面,将2018年通胀率上调0.1个百分点至1.8%,2019年下调0.1个百分点至1.6%,2020年维持1.7%不变,预计2021年为1.8%。会后德拉吉的讲话与通胀预期保持一致,认为潜在通胀将在中期内上升。

  二是会议声明确认将在12月底结束量化宽松(QE)政策,预计至少在2019年夏天结束前将保持利率不变,并对到期债权的再投资时间表做出了更为明确的安排。声明将上次措辞中的“QE结束后持续再投资”改为“首次加息后持续再投资,”进一步延长再投资期限。同时,为避免对债市造成冲击,对到期债券回笼资金的再投资将分散到全年进行。

  三是德拉吉会后讲话仍偏,强调欧央行货币政策依旧非常宽松,并再次提示下行风险。德拉吉认为,最近的数据和调查结果比预期疲软,部分源于外部需求更疲弱,以及国家和特定领域的因素。欧元区经济复苏动力有所减弱,为维持通胀,仍有必要实施大量刺激措施。由于地缘因素、主义、新兴市场脆弱和金融市场波动持续,风险平衡正在转向下行。

  总体来看,本次会议没有讨论加息的时间点,也没有深入讨论长期再融资操作(LTRO)的细节。与美联储不同,欧央行出于对自身信誉的考量以及“弹药即将用尽”的无奈,始终量化宽松的终结必须不可逆。因此,面对2019年欧元区预期经济增速放缓、通胀远不能达到目标水平的情况下,欧央行仍于年底退出购债计划。尽管如此,考虑到近期欧元区经济数据仍然疲软,三季度P同比增速和12月投资者信心指数同时创2015年以来新低,加之欧央行以及行长德拉吉近期一系列,预计欧央行货币政策回归正常化尚需时日。

  三季度P环比下降。日本三季度季调后实际P环比下降0.6%,为2014年二季度以来的最大降幅,明显低于日本潜在经济增长率。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今年夏天日本西部暴雨、台风以及北海道地震等自然灾害接连不断,导致内外需双双下降。一方面,日本三季度国内需求环比下滑0.6%,固定资本形成总额环比下滑2.2%。自然灾害导致住宿、餐饮等消费明显下降,并造成蔬菜减产,推高生鲜食品价格,影响消费者心理。很多处于受灾地区的工厂停产或减产,导致私人企业设备投资增速大幅下降;另一方面,自然灾害还对汽车制造业带来巨大冲击,导致出口减少。日本三季度货物和服务贸易出口环比大幅下降1.8%,为五个季度以来首降。

  四季度初,在灾区重建需求、企业利润改善和劳动力市场紧俏等因素的带动下,日本经济出现反弹。生产端缓和好转。11月制造业PMI为52.2%,较上月下降0.7个百分点;10月工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4.2%,较上月回升6.7个百分点。消费增长势头强劲。10月商业销售额同比增长5.9%,较上月上升5个百分点;11月消费者信心指数为42.7%,较上月下降0.2个百分点。进出口增速双双大幅反弹。10月出口总额为72439亿日元,同比增长8.2%,增速较上月大幅回升9.5个百分点;进口总额为76940亿日元,同比增长20.0%,增速较上月大幅回升12.9个百分点;实现贸易逆差4501亿日元。劳动力市场紧俏。10月季调后失业率为2.4%,较上月上升0.1个百分点;求才求职比为1.62,较上月下降0.02,继续维持高位。通胀明显改善。10月CPI同比上涨1.4%,较上月上升0.2个百分点,环比上升0.3%;核心CPI同比上升1.0%,与上月持平,环比增长0.3%。

  维持超宽松货币政策不变。下一阶段,美国宏观经济政策举措及其对国际金融市场的影响、贸易主义动向以及英国“脱欧”进程等,可能拖累日本经济。10月日本通胀明显改善,主要是受能源价格上涨的影响,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后,CPI同比上升0.4%,连续三个月持平,这表明通胀趋势依然疲软,随着近期原油价格开始下滑,能源成本对通胀的提振作用开始消退,未来数月CPI可能会停滞在当前水平,甚至出现放缓。鉴于目前经济和通胀形势日益紧迫,日本央行决定维持超宽松货币政策不变,并将今年P增速预期下调0.1个百分点至1.4%,将今年起三年内通胀预期分别下调0.2、0.1和0.1个百分点至0.9%、1.4%和1.5%。

  日本央行总资产超过P规模。日本央行从2013年开始实施超宽松的货币政策以来,不断购买国债及其他金融资产,使其资产负债表规模持续膨胀,目前已超过了本国的经济体量,这是日本首次出现这种情况,是继之后的全球第二例。尽管日本央行从去年开始一直放缓购买债券,但考虑到核心CPI距2%的政策目标仍然较远,加之经济下行压力较大,日本央行资产购买仍将继续,总资产仍趋于扩张。未来日本央行退出宽松时,可能导致利率剧烈波动,对经济造成打击。

  召开会议筹备上调消费税。日本决定明年将如期提高消费税率至10%,以扩充财源、提高财理能力,但可能导致居民消费支出下降、对经济发展带来冲击。对此,日本举行经济财政咨询会议,研究缓解上调消费税率冲击的对策:一是拿出充分财政预算,有效应对增税;二是在增税的同时持续提高最低工资水平。此外,2020年东京奥运会也将在一定程度上拉动内需,抵消增税的负面影响。综合考虑,预计明年消费税率上调冲击有限。

  2018年11月,新兴经济体经济整体有所改善。“金砖国家”中,印度、巴西、俄罗斯和南非均出现改善迹象。面对高企的通胀和通胀预期,印度和巴西维持基准利率不变的同时,印度重申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立场,巴西强调经济对降低通胀的必要性,俄罗斯和南非选择加息。

  印度经济有所改善,央行维持政策利率和立场不变,央行行长辞职。生产端和服务业景气提高。11月,印度制造业和服务业PMI分别为54%和53.7%,较上个月分别提高0.9和1.5个点。进出口增速大幅回升,贸易赤字反弹。10月出口同比增速17.9%,前值为-2.3%,进口同比增速17.6%,前值为10.5%。通胀回落。10月CPI同比增速3.3%,较上月下降0.4个百分点。央行维持政策利率和立场不变。12月初的议息会议,印度央行维持政策回购利率在6.5%不变。央行强调当前通胀前景良好的主要原因是食品价格意外疲软以及油价短期内快速下滑,非食品通货膨胀仍然保持粘性且在不断升高。央行行长辞职。12月10日,印度央行行长Patel发表公开声明,称由于个人原因,决定立即辞去央行行长职务。市场普遍认为这与前期印度央行和央行性问题对峙公开化有关,面临救助非银机构、财政赤字和2019年选举等问题,希望货币政策保持宽松。

  巴西经济有所好转,央行维持基准利率不变。制造业保持扩张态势,11制造业PMI为52.7%,前值51.1%。服务业景气回升,11月服务业PMI为51.3%,前值50.5%,连续两个月位于荣枯线之上。消费者信心大幅回升。11月消费者信心指数为95,前值87.7。通胀略有下降。11月广义消费者物价指数同比增速4.1%,前值4.6%。央行维持基准利率不变。12月13日,巴西央行宣布维持基准利率于6.5%不变,为连续第6次会议按兵不动。央行表示,在通胀前景方面,经济复苏乏力通膨的风险在上升,对结构性的失望情绪可能汇率的忧虑有所缓解,目前的经济状况需要宽松货币政策,暗示暂缓升息的时间可能比原先预期更长。

  俄罗斯经济有所改善,央行预防性意外加息。制造业和服务业景气继续回升。11月制造业PMI为52.6%,前值51.2%,连续三个月保持在荣枯线%。出口有所下降,国际收支持续改善。9月出口同比增速24.8%,前值28.7%;进口-2.9%,前值-3.5%。通胀水平略微上升。11月CPI同比增速3.8%,较上月提高0.3个百分点,保持逐月上升态势。央行预防性主动加息。12月14日,俄罗斯央行决定将关键利率提高0.25个百分点至7.75%,出乎市场预料,央行强调这一决定具有前瞻性,关键利率的上升将有助于防止坚挺的通货膨胀率大洪晃照片幅超过央行的目标。俄罗斯央行预计到2019年底年通胀率将达到5-5.5%,2020年将回落至4%。俄罗斯央行表示将结合通胀和经济动态,以及外部条件和金融市场反应带来的风险,考虑进一步提高关键利率的必要性。

  南非有望走出技术性衰退,央行两年来首次上调利率。2018年上半年,南非经济九年来经济首次陷入技术性衰退,三季度P环比增长2.2%、同比增长1.1%,经济刺激计划效果初步,经济有望走出技术性衰退。制造业景气回升。11月PMI为55%,重回荣枯线个月的萎缩。消费者信心继续回升。11月商业信心指数96.1,较上月提高0.3。进出口增加,贸易逆差扩大。10月出口同比增速17.4%,前值10.3%,出口同比增速28.1%,前值19.3%。通胀上行。10月CPI同比增速5%,前值4.8%。在经济复苏仍然缓慢,生产端景气持续低迷,PMI一直低于荣枯线%左右。央行上调基准利率。11月22日,南非央行上调基准回购利率25个基点至6.75%,为2016年一季度以来首次加息。央行给出的加息理由是遏制通胀,强调当前经济挑战主要是结构性的,不能简单用货币政策解决。同时,央行将2018年经济增速预期由此前的0.7%下调至0.6%。

  11月以来我国经济下行压力明显加大。一是11月工业增速超预期下降至5.4%,为1992年来最低,汽车、医药等行业大幅下跌创历史新低;二是消费增速再创新低,11月名义增长8.1%,实际增长5.8%,汽车消费大降;三是进出口全面回落,以美元计出口同比增长5.4%,较上月大幅回落,衰退型顺差再现;四是通胀回落,11月CPI同比上涨2.2%低于预期,PPI继续回落,下月或跌至CPI以下。五是货币与社融增速同时下滑至历史低位,M2同比滑落至8%,社融存量同比增长9.9%,首次跌破两位数;六是财政收支降幅继续扩大;整体看除投资增速反弹外,主要宏观数据均出现转弱。

  当前经济面临的困难与矛盾主要集中在:一是中美贸易摩擦叠加全球需求放缓造成的外部压力;二是债务的不可持续导致基建投资下跌至低位;三是“房住不炒”的楼市严监管以及居民杠杆率上升空间大幅缩小造成地产繁荣不可持续;四是强监管、去杠杆与市场风险偏好降低导致金融周期下行;五是债务压力与资产缩水引发“消费降级”。

  11月工业生产显著下滑。11月当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4%,低于市场预期的5.9%,较上月显著下滑0.5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下降0.7个百分点,连续三个月低于6%,为1992年以来(不含春节期间)最低。环比增长0.36%,较上月下滑0.11个百分点,为2015年8月以来最低。三大门类表现为两降一升:11月采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3%,增速较上月显著回落1.5个百分点;制造业增长5.6%,回落0.5个百分点,为有记录以来(不含春节期间)最低;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9.8%,大幅加快3.0个百分点。1-11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6.3%,增速较1-10月份回落0.1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和全年回落0.3个百分点。

  分行业增加值增速涨多跌少,新产业仍保持快速增长。11月份,41个大类行业中有38个行业增加值保持同比增长,较上月增加1个。17个主要行业中,9个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速较上月上升,8个下降。分上中下游来看:下游消费品类行业显著走弱,增加值同比增速跌多涨少,汽车、医药、农副食品同比增速均大幅下滑并创历史新低,食品、纺织业略有回升;中游加工组装类行业涨多跌少,专用设备、铁船舶、电气机械、金属制品上升,其中铁船舶较上月大幅回升7.7个百分点至12.7%,在各主要行业中升幅最大,创2015年4月以来新高,通用设备、电子下滑;中游原材料类行业涨跌互现;上游采矿业增速显著回落。1-11月份,新产业增加值仍保持高速增长,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累计同比增速分别为11.8%和8.3%,均显著高于1-11月制造业累计同比增速6.6%。

  工业生产显著下滑主要受三方面因素影响。一是生产方面,11月发电量同比增速由上月的4.8%回落至3.6%,六大发电集团日均耗煤同比仍大幅下降,汽车钢胎、半钢胎平均开工率同比增速较上月小幅下滑。同时,采矿业增加值同比增速显著回落,制造业增加值创历史新低,工业生产总体疲软。二是需求方面,11月全球贸易景气回落叠加圣诞出口旺季进入尾声,带动以美元计价的出口增速显著下滑,出货值同比增长7.6%,较上月大幅回落7.1个百分点,为下半年最低水平。外需低迷加之内需疲软,拖累企业生产。三是企业盈利方面,受工业品出厂价格涨幅回落影响,工业企业利润当月同比增速自2018年二季度以来持续下滑,由超过20%的高增速大幅跌至10月份的3.6%,为2017年以来次低水平,对企业生产意愿和扩大生产投入能力产生负面影响。

  从高频数据来看,12月上旬工业仍显动力不足,高炉开工率以及汽车钢胎、半钢胎平均开工率维持低位,加之内外需持续偏弱,预计年末工业增加值仍将维持低位。

  投资增速回升符合预期。随着政策边际放松和稳投资力度加大,11月投资复苏态势进一步稳固。1-11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609267亿元,同比增长5.9%,增速比1-10月份回升0.2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仍低1.3个百分点,连续3个月企稳回升。11月当月投资完成61700亿元,同比增长8.1%,增速比10月小幅回落0.3个百分点;经季节调整后,11月环比增长0.46%,相当于折年后增长5.66%,高于10月的5.54%。11月投资增长继续向好,在基建投资和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持稳的情况下主要受益于制造业投资继续高位回升的带动。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增速高位回落,第二、三产业投资增速继续改善。1-11月份,第一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2.2%,增速比1-10月份回落1.2个百分点,仍处于高位。第二产业投资同比增长6.2%,增速比1-10月份提高0.4个百分点,今年来在制造业投资向好的支撑下持续回暖,已连续两个月在投资总体增速之上。第三产业投资同比增长5.6%,增速比1-10月份回升0.2个百分点,已连续两个月回升。

  从三大支柱来看,基建投资增速走稳,制造业投资仍然亮眼,地产投资韧性犹存。具体来看,基建投资低位企稳。1-11月份第三产业中的基础设施投资(不含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累计增速持稳于3.7%;当月保持正增长,增速较10月下行3个百分点。经测算,以全口径计的基建投资同比增长3.5%,连续两个月恢复正增长,但增速较10月下行2.4个百分点。10月31日国办《关于保持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力度的指导意见》发布后,稳投资政策陆续落地,基建补短板力度进一步加大,支撑基建投资逐步走稳,11月上行暂缓或与资金到位时滞有关。随着发改委密集审批的项目逐步开工,后续重回上行可期。制造业投资高位回升。1-11月份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速较1-10月份再度回升0.4个百分点至9.5%,是2015年7月来的最高水平;当月投资增速较10月回升0.9个百分点至13.1%,表现仍然强劲。从11月投资构成看,设备工器具购置同比增速显著反弹,这意味着制造业投资继续加快与设备更新换代投资加快有关。从行业结构上看,制造业投资高增主要由通用和专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以及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等高技术和装备制造业投资的高速增长支撑。从政策层面看,11月1日民营企业座谈会召开以来各类民企融资支持政策密集出台,对以民企为主导的制造业投资形成有效提振。地产投资回落暂缓。1-11月份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速持平于9.7%,当月增速则回升1.6个百分点至9.3%,韧性仍然很强。

  民间投资维持高增。民间投资1-11月份同比增长8.7%,增速比1-10月份略降0.1个百分点,高于总体投资增速2.8个百分点,增速差有所收窄。1-11月份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占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的比重为62.11%,比1-10月份略低0.23个百分点,连续7个月位于62%-63%区间,基本保持稳定。简政放权、减税降费、改善融资等一系列措施有效增强了民营企业的投资动力。从行业结构上看,民间投资的稳中向好态势主要受到三大类行业提振,一是铁运输、道运输、建筑业等基建类民间投资增速保持高位,显著高于总体投资中对应行业增速;二是受供给侧结构性影响较大、利润修复较好的采矿业、金属冶炼加工等行业民间投资增速仍然较高;三是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等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民间投资出巨大动能。

  12月13日召开的中央局会议重提“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并再次强调稳投资,稳增长成为下一阶段经济工作核心,大量投资项目上马将助推投资继续回暖。预计12月投资增速将继续小幅提升。其中,基建投资将在补短板投入加大下继续改善,制造业投资在振兴实体经济、发展先进制造业政策下保持稳健,房地产开发投资仍有下行压力。

  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高位企稳。1-11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110083亿元,同比名义增长9.7%,增速与1-10月份持平,比去年同期高2.2个百分点;11月当月房地产开发投资10758亿元,同比增长9.3%,增速较10月回升1.7个百分点,是连续回落3个月后首次回升,主要受到新开工和施工增速的提振。

  地产销售继续降温。1-11月份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增长1.4%,增速比1-10月份回落0.8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低6.5个百分点,已连续4个月回落;商品房销售额增长12.1%,增速比1-10月份回落0.4个百分点。11月当月,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5.1%,已连续3个月负增长;商品房销售额同比增长8.8%,增速较10月回升2.5个百分点,主要受价格抬升带动。随着一二线城市在调控下需求持续回落和三四线城市棚改货币化安置退潮,商品房销售已经连续降温,库存去化放缓。

  土地成交与施工指标走势。1-11月份,土地购置面积与新开工、施工面积增速走势出现。具体来看,建设指标增速较高,1-11月份房屋新开工面积累计增速由1-10月份的16.3%反弹至16.8%;11月当月同比增长21.7%,增速较10月大幅提升7个百分点,呈高位反弹走势。1-11月份施工面积累计增速则由1-10月份的4.3%继续回升至4.7%;11月当月同比增长27%,较10月大幅提高6.4个百分点,连续两个月超过新开工增速。同时,1-11月份竣工面积同比下降12.3%,已连续下降13个月。融资压力和前期的拿地热潮促使房企加快开工,而在取得预售回款后出于成本考虑放慢施工进度,因此导致新开工与竣工增速分化不断加剧。土地成交连续放缓,1-11月份土地购置面积累计增速由1-10月份的15.3%继续降至14.3%,连续两个月下行;11月当月同比增长8.1%,较10月回落4.1个百分点,7个月来首次回落至个位数增长区间。1-11月份土地成交价款累计同比增速较1-10月份回落0.4个百分点至20.2%。土地成交虽有所降温,但仍有支撑。与此同时,资金来源稳定增长,1-11月份房地产开发资金来源较1-10月份小幅回落0.1个百分点至7.6%;11月当月则同比增长6.6%,较10月小幅回落0.5个百分点。从资金来源结构上看,销售放缓致使自筹资金和定金及预收款增速高位略有回落,而国内贷款降幅有所收窄形成对冲,综合作用下资金来源渐进式小幅回落。

  后续房地产投资或稳中略降。首先,销售连续负增长态势将持续,通过销售回款放缓制约房企资金改善,影响后续投资信心和土地购置开工;其次,土地购置费虽然仍处于高位,但已开始连续放缓,其先行指标土地成交价款增速已经开始下行,后续土地成交支撑将进一步减弱;此外,剔除土地购置费后的建安投资负增长态势未现好转,地产投资将继续承压。

  11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再创新低。11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名义增长8.1%,增速较上月回落0.5个百分点,创2004年以来单月增速新低,这主要是受汽车类商品降幅扩大和石油类商品增速高位回落的影响。11月份,限额以上单位汽车类商品消费增速同比下降10%,降幅比上月扩大3.6个百分点;油价下调导致石油类商品消费增速较上月回落8.6个百分点。据测算,此两类商品拉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超过0.7个百分点。此外,CPI同比增速下滑也对消费造成拖累,若扣除价格因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实际增长5.8%,较上月加快0.2个百分点。

  基本生活品、网络消费、农村消费与餐饮消费显示出较强韧性。其一,基本生活类商品增长较快,部分升级类商品增速明显提高。11月份,限额以上单位粮油食品类、服装类、日用品类商品增速分别比上月加快2.9、0.7和5.8个百分点,限额以上单位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金银珠宝类、体育娱乐用品类、书报类、文化办公用品类商品增速分别比上月加快7.7、0.9、5.3、14.2和2.9个百分点;其二,网络消费增速始终高于整体消费增速,且占比不断提高。1-11月份,全国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24.1%,继续保持较快发展。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25.4%,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18.2%,较去年同期提高3.4个百分点;其三,乡村消费增长更快。1-11月份,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增长10.2%,增速较城镇高1.3个百分点,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14.4%,与去年同期持平;其四,餐饮收入增长好于商品零售。1-11月份,餐饮收入同比增长9.5%,比商品零售高0.5个百分点。

  汽车类消费需求持续低迷。11月份,汽车类零售总额3459亿元,同比下降10%,已连续7个月负增长。汽车需求根本上还是取决于经济基本面的改善。当前的数据显示,经济下行压力并未减弱,叠加居民加杠杆买房透支购买力,对汽车消费产生的挤出效应短期不会改变,预计12月汽车市场增速会持续负增长。但考虑到前期政策影响将在2019年逐步消退,加之基数效应减弱,2019年汽车消费应该会有所起色。

  下一阶段,制约消费的因素仍多:一是汽车消费短期内难以改善;二是由于石油减产等均需要一定的时间调整,故而短期内油价反弹的几率不大,会拖累石油类商品消费增长;三是受地产调控政策的影响,房地产相关消费会有一定下行压力;四是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放缓,进而削弱居民收入预期和消费意愿;五是在三大攻坚战任务完成之前,地方与国有企业面临杠杆率的约束、金融机构面临监管的压力、两高一剩企业面临环保的约束,因此机构、事业单位和企业的消费需求将继续承受较大压力。不过,考虑到明年1月1日起个税新规全面实施会改善居民收入预期,加之“双十二”有利于扩大消费,预计12月社会消费品零售增速或将小幅收窄,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11月份进出口总额为4100.8亿美元,同比增长4.3%,较上月回落13.6个百分点。其中出口2274.2亿美元,同比增长5.4%,较上月回落10.1个百分点;进口1826.7亿美元,同比增长3.0%,较上月回落17.8个百分点;贸易顺差447.4亿美元,环比扩大16.4%,呈现衰退式贸易顺差。

  11月出口超预期回落。11月出口终于从两位数的高位回落,超出市场预期,应主要受三方面因素影响:一是外需放缓。11月主要经济体的PMI大多出现回落,全球制造业PMI结束了连续6个月的回落,持平于52.0%的近两年最低水平,外需持续放缓对出口的影响终于。二是抢出口因素消退。11月对美出口同比增长9.8%,较上月的13.2%明显走弱。三是去年11月的基数较高。去年11月出口增速由6.3%跃升至11.5%,明显抬高了基数。值得关注的是,PMI中的新出口订单指数自6月开始即已掉至荣枯线月出口增速才出现回落,这与2008年下半年的情况类似,说明外部的变化对出口的影响可能存在时滞,且时点更可能出现在年底。值得注意的是,尽管11月我国新的出口退税政策已经落地,且人民币汇率仍然疲弱,但未能对冲外部的不确定性。

  11月进口同样超预期放缓。11月进口同比增速回落至个位数,大超市场预期。主要原因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内需疲软。11月PMI进口指数回落至47.1%,这是2016年2月以来的最低水平,反映出内需在进一步放缓。相应的,主要大商品的进口普遍走低;二是抢进口效应减弱。11月高技术产品和机电产品进口分别降至-3.7%和3.5%,显著低于3%的总进口增速,从美国进口由上月的-1.8%大幅放缓至-25.0%,从侧面反映抢进口效应衰退。

  贸易差额呈现衰退式顺差特点。11月我国贸易顺差由上月的347.6亿美元扩大至447.5亿美元,达到今年以来的最高水平,具有明显的衰退式顺差特点。11月对美贸易顺差达到355.5亿美元,再度刷新历史新高。12月初中美会晤后,中国表示愿意根据国内市场和人民的需要扩大进口,包括从美国购买适销对的商品,逐步缓解贸易不平衡的问题,这意味着后续从美国的进口将会明显扩大,可能会导致顺差规模收窄。

  后续进出口增速都将以回落为主。出口方面来看,中美贸易摩擦有缓和迹象,但此前中国对美国的出口已经透支。从第124届广交会来看,整体成交金额同比下跌不到1%,但对美出口下跌近三成,将成为最大的拖累因素。随着全球经济进入下行拐点,以及人民币汇率走稳,预计下一阶段出口增速仍将以回落为主。进口方面,以进博会召开为标志,贸易政策将从促进出口向扩大进口倾斜,而中美贸易谈判也将加大从美国进口力度,这意味着后续进口仍有支撑。但考虑到中国经济仍在惯性下滑,居民收入增速已经持续低于P增速,以及基数偏高等因素,预计下一阶段进口增速同样会持续回落。

  11月份CPI同比上涨2.2%,低于市场2.4%的预期,主要原因是鲜菜类推动食品超预期下跌和交通类价格的显著下降。食品方面,受暖冬影响鲜菜市场供应充足,鲜菜价格环比超预期下跌12.3%,此外受非洲猪瘟导致生猪出栏加速影响,猪肉价格环比下降0.6%,拖累了肉类的整体回升。非食品方面,尽管衣着、医疗保健与其他价格均环比上涨,但汽柴油价格与机票大幅下跌导致交通价格环比超预期下跌达1%,教育文化娱乐在前期较大的涨幅下也环比下跌0.6%。

  11月PPT同比上涨2.7%,环比下跌0.2%,与预期基本持平。11月份国际大商品价格整体回落,国内工业品价格受国际传导及国内需求不足影响继续环比下跌,11月份PMI出厂价格指数为46.4%,较上月大降5.6个百分点,也预先反映了本月PPI环比下跌的压力。

  整体看,2018年通胀呈现下游食品结构性回升,非食品增速略降,上游PPI前高后低的特征。食品与能源贡献了较大的上涨推动力,剔除食品能源后,前11月核心CPI同比上涨1.9%,低于上年同期0.3个百分点,反映社会总需求并不旺盛。预计全年CPI同比上涨2.1%,较2017年加快0.5个百分点,PPI同比上涨3.6%,较2017年放缓2.7个百分点。

  展望2019年,从货币因素看,本轮M2走低已持续一年多,从历史经验及分析看,将开始逐步传导到物价层面,从而2019年通胀涨幅。从外部因素看,2019年全球经济增长大概率有所减速,贸易摩擦在初期可能对通胀形成上涨压力,但随后会导致需求放缓,在不发生地缘上大的冲击的情况下,判断国际商品价格不具备大幅上涨空间,对我国的输入性通胀压力不大。预计2019年通胀整体水平仍将保持温和水平,全年CPI同比增长2.3%,结合翘尾因素判断,呈两头高,中间低,三季度达到谷底的形态。上游PPI方面,预计2018年12月将跌破CPI同比增速,但随后将逐步企稳,2019年全年大约在1.5%左右,不太可能出现持续通缩。核心CPI将稳定在1.9%-2.3%区间,整体看通胀应不是2019年经济的核心矛盾——不过仍需注意猪肉等部分食品价格带来的结构性通胀压力问题。

  11月新增信贷基本符合预期,结构并未改善。11月末,本外币贷款余额140.8万亿元,同比增长12.6%。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135.21万亿元,同比增长13.1%,增速与上月末持平,比上年同期低0.2个百分点。11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1.25万亿元,同比多增1267亿元。新增信贷超略预期,主要表现为季节效应,结构并未改善。居民部门新增6560亿元,环比多增924亿,同比多增355亿元,其中短期和中长期贷款分别同比多增141亿元和213亿元,显示居民消费需求和购房需求仍在高位。企业部门新增贷款5764亿元,环比多增4261亿元,同比多增538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同比减少140亿元,多减337亿,中长期贷款3295亿元,同比减少980亿,显示企业对未来预期仍不乐观,中长期贷款需求并未提升。在此情况下,票据融资新增2341亿元,环比多增1277亿,同比多增1956亿元,成为新增贷款超预期的主因。

  11月新增社会融资规模超预期,但增速放缓势头未改。11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52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少3948亿元。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1.23万亿元,同比多增874亿元;对实体经济发放的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减少787亿元,同比多减985亿元;委托贷款减少1310亿元,同比多减1590亿元;信托贷款减少467亿元,同比多减1901亿元;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减少127亿元,同比多减142亿元;企券净融资3163亿元,同比多2310亿元;地方专项债券净融资-332亿元,同比少2614亿元;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200亿元,同比少1124亿元。整体看,新增社融略超预期,但增速放缓势头未改。非标融资减少1904亿元,同比多减3633亿元,尽管理财新规、理财子公司对非标融资有所松动,但非标继续大幅下降,主要受去年同期基数较大拖累,同时也反映出平台和房地产的表外需求仍然受到。企券融资增加,源于在一系列纾困政策支持下,债市融资功能有所恢复。从存量来看,11月社融同比增速降至9.9%,首次跌破两位数,处在历史低位,在表外融资放缓的背景下,社融增速向M2增速趋近是大势所趋。

  11月M1与M2之间剪刀差继续扩大。11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181.32万亿元,同比增长8%,增速与上月末持平,比上年同期低1.1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余额54.35万亿元,同比增长1.5%,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1.2个和11.2个百分点;流通中货币(M0)余额7.06万亿元,同比增长2.8%。11月M2同比增长8.0%,持平于上月,均为历史最低水平;M1同比增长仅1.5%,较上月回落1.2%,接近历史最低水平。M1与M2的剪刀差继续扩大。M1下行主要受房地产销售走弱等因素拖累,同时也反映出企业对未来信心不足。M2增速平稳主要受财政存款大幅下降推动,而财政存款下降则是财政支出加快和个税减少所致。两者差距拉大,反映出存款定期化趋势上升,企业活力下降。

  整体来看,社会融资仍需进一步改善。尽管10月以来,决策层出台了一系列宽货币、宽信用政策,但由于缺乏微观响应,货币政策的传导仍不顺畅。目前来看,银行面临资本充足率、风险偏好偏低、行业政策等约束,信用投放能力受到极大,新增信贷主要流向相对安全的居民部门,对企业部门则主要以票据融资来冲规模。与此同时,随着经济下行程度的加深,企业对未来的预期开始走弱,融资需求相应较前期开始回落。因此,继续修复融资、疏通融资梗阻仍是当务之急。

  11月人民币兑美元汇率震荡走升。11月末,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为6.9357,较上月末上调289bp,在岸即期汇率升值298bp至6.9436,离岸即期汇率升值229bp至6.9513,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实现8个月以来首次月度升值。此轮人民币汇率反弹很大程度上源自外部边际改善。一是美元涨势放缓,11月美元指数仅上涨0.06%,涨幅为近3个月最低,12月以来美元指数也有所下跌;二是近期美联储对未来加息径的预期管理出现微妙变化,美联储鲍威尔称利率接近中性水准,暗示未来加息次数可能较少,随着美国经济增长周期拐点渐行渐近,美联储提前结束本轮加息的可能性日渐上升;三是中美贸易摩擦暂时停火,使市场参与者重新审视对贸易形势的看法。此外,中美货币政策分化减轻也有利于中美利差修复,中美利差在触及阶段低位后出现企稳势头。10月底以来,我国央行基本暂停短期流动性投放,市场利率没有进一步回落,而受美联储信号影响,美国国债收益率则出现一定幅度下行,10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已重回3%以下,利差企稳将有利于吸引海外资金加仓人民币债券以套取无风险利差收益,确保我国资本项下金融账户继续保持顺差,进而延续跨境资本流动平稳均衡态势,为人民币汇率企稳反弹营造了良好。当前市场对全球经济增长放缓、货币政策差异化的预期不断增强,短期内美元指数上行难度加大,同时中美贸易摩擦预期前景改善,人民币对美元贬值的压力减轻,未来人民币汇率有望继续维持在合理均衡区间波动。

  11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为30617亿美元,较10月末增加86亿美元,升幅为0.3%,结束了此前的连续三个月下降。11月份,我国国际收支继续保持平稳运行态势,在汇率折算和资产价格变动等因素综合作用下,外汇储备规模上升。汇率因素方面,11月美元指数微幅上涨0.1%,主要非美元货币汇率有涨有跌,对汇储备影响较小。利率因素方面,受美国货币政策预期变化、国际油价波动等因素影响,主要国家债券收益率下跌、价格上升,使得外汇储备账面价值上升。结售汇方面,由于央行加强了稳定汇率价格预期管理,10月银行结售汇逆差大幅收窄、远期结售汇再现顺差,表明跨境资金流动有所改善,资金流出压力已经明显缓解,加之11月人民币兑美元自6月以来首次微幅升值0.4%,11月银行结售汇逆差或继续改善。短期内,受中美两国就暂停加征新关税达成协议的影响,人民币汇率和跨境资金流动形势将保持稳定或小幅改善。从长期看,尽管国际错综复杂,全球经济和金融市场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多会加大跨境资金波动,但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对外深入推进、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弹性增强等因素有利于国际收支自主平衡格局,外汇储备规模会有双向变化,但总体将保持稳定。

  财政收入继续下降。11月份,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下降5.4%,较上月回落2.3个百分点,连续两个月负增长,且下降幅度继续扩大。其中,税收收入同比下降8.3%,较上月回落3.2个百分点;非税收入同比增长4.5%,较上月回落 6.3个百分点。经济下行叠加减税效应,导致主要税种收入恶化是造成11月份财政收入增速下滑的主要原因:受减税效应影响,国内、进口环节和消费税、个人所得税 11 月增速分别较上月下滑1.6、24.2和24.3个百分点,外贸企业出口退税增速较上月上升1.9个百分点;而国内消费税11 月增速较上月下降 9.7个百分点,则体现了目前经济下行带来的压力。

  财政支出增速回落。11月份,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同比下降0.8%,较上月大幅下滑9个百分点。其中,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支出同比增长12.7%,增速较上月加快0.4个百分点;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同比下降3.2%,增速较上月大幅回落10.4个百分点。今年地方财政支出增速持续低于中央。从主要支出项目来看,民生支出增速放缓,基建相关支出增速加快。其中,教育、文化体育与传媒、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增速分别较上月大幅下降16.3、6.5、31.0和20.0个百分点;交通运输支出同比增长46.1%,较上月大幅提高31.4个百分点,自 8 月以来持续保持高增长。

  性基金收支放缓。1-11月累计,全国性基金预算收入同比增长26.1%,增速较上月回落2.3个百分点。其中土地出让收入同比增长28.9%,较上月回落3.2个百分点。随着土地市场继续降温,性基金收入面临进一步回落的压力;全国性基金预算支出同比增长38.2%,增速较上月回落1个百分点。

  根据逆周期调节的要求,2019年财政政策将更加积极。1-11月,实现公共财政赤字1.94万亿元,较去年同期扩大0.16万亿元,财政政策较为积极。2019年,在货币政策传导不畅的背景下,财政政策可能需要承担更重要角色:一是进一步减税降费,这是积极财政政策的主要着力点;二是上调赤字规模和赤字率。预计2019年赤字率目标为3%,较2018年上升0.4个百分点,与2016、2017年持平,但大幅增加的可能性不大;三是继续扩大专项债额度。在新一轮清理规范地方债背景下,“开前门、堵后门”已成为决策的主要政策选项。为进一步弱化城投平台融资功能,降低地方隐性债务风险,稳定基建投资,预计地方发债额度将会继续上升,特别是新增专项债有望超过2万亿元,高于2018年1.35万亿。

  分析研究2019年经济工作,习强调要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深化扩大,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会议指出,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做好明年经济工作,要以供给侧结构性为主线,深化市场化、扩大高水平,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继续打好三大攻坚战,着力激发微观主体活力,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统筹推进稳增长、促、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工作,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进一步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提振市场信心,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要辩证看待国际和国内条件的变化,增强忧患意识,继续抓住并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坚定信心,把握主动,坚定不移办好自己的事。要继续打好三大攻坚战,针对突出问题,打好重点战役。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解决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

  庆祝40周年,习强调要深刻总结伟大成就宝贵经验,把新时代继续推向前进。在深改委第五次会议上,习强调,庆祝40周年,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刻总结历程和宝贵经验,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充分认识重大意义和伟大成就,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不断把新时代继续推向前进。要拿出实实在在的行动,在抓落实上下更大气力,关键是找准问题、抓住问题、解决问题。越是复杂,越要保持战略定力,把得住大局,看得清方向,站得稳脚跟,担得起风险。要加强战略研判,既谋划战略性,也推动战役性,通过来内需潜力、激发经济活力、培育增长动力。要营造好社会氛围,及时回答干部群众关心的重大问题,坚定全社会信心。

  分析当前形势、谋划明年发展,李克强强调要坚定信心、真抓实干、破难前行,增强中国经济发展动力和后劲。在部分省(区)主要负责人经济形势座谈会上,李克强说,当前国内外形势错综复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地区走势分化,对困难和矛盾要有充分估计。必须把形势和问题分析透,坚定不移深化扩大,心无旁骛办好自己的事情,增强发展动力和后劲,保持经济平稳运行,推动高质量发展。各地区部门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全局观念、强化责任担当,真抓实干,为民谋利,在推进创新、促进发展升级、保障和改善民生等方面多花精力、多谋良策、多出实招。各部门要为地方发展积极创造条件,政策实施不搞“一刀切”,各地要因地制宜创造性开展工作,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巩固和发展长期向好趋势。

  稳就业,国务院印发《关于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促进就业工作的若干意见》。《意见》指出,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也是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当前,我国就业局势保持总体稳定,但经济运行稳中有变,经济下行压力有所加大,对就业的影响应高度重视。必须把稳就业放在更加突出,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支持企业稳定岗位,促进就业创业,强化培训服务,确保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就业目标任务完成和就业局势持续稳定。《意见》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促进就业的重点举措,涉及支持企业稳定发展、鼓励支持就业创业、积极实施培训、及时开展失业人员帮扶和落实各方责任等五个方面十五条措施和要求。

  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三部门印发《关于完善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的指导意见》。《意见》根据 “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的总体要求,“统筹监管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战略部署,充分借鉴国际经验,立足我国金融行业发展和监管实践,宏观审慎管理与微观审慎监管相结合的监管,明确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的政策导向,弥补金融监管短板,引导大型金融机构稳健经营,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意见》内容涉及三个环节:一是科学评估,合理认定对金融体系具有系统性影响的金融机构;二是加强监管,降低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发生重大风险的可能性;三是建立特别处置机制,确保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发生重大风险时,能够得到安全、快速、有效处置,保障其关键业务和服务不中断,实现了从评估识别、日常监管到特别处置的全流程覆盖。

  此外,近期出台的重要政策和意见还包括国家科技领导小组召开第一次会议,要求更好发挥科技创新对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国务院发布《关于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的意见》,地区之间利益藩篱和政策壁垒,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等。

  在当前内外部压力显著加大的关键时点,12月13日中央局召开会议,提出“要辩证看待国际和国内条件的变化,增强忧患意识,继续抓住并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坚定信心,把握主动,坚定不移办好自己的事。”对于2019年的经济工作,我们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其中,“六稳”应以“稳就业、稳预期”为重点,即“提振市场信心,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把更多空间留给“求进”,即加快深化市场化、扩大高水平,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只有淡化增速,加快,才能以国际社会认可的方式实现长期均衡发展。

  财政政策更加积极,大力支持民营经济和跨境电商发展。一是推出更大规模减税降负政策。下一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将在全面落实现有减税降费政策的同时,研究制定出体现更大规模、实质性、普惠性的减税降费措施,具体可能包括:一是适度下调标准税率,实现三档变两档税率,对小微、科技型创新企业所得税率再补充下调;二是降低社保费率标准,确保2019年1月1日社保由税务部门征收后,总体上不增加企业缴费负担;三是对生产经营确有困难、纳税信用良好的民营企业,出台针对性、操作性强的税收帮扶措施;四是抓紧完善支持创业投资基金发展的税收政策,营造透明、可预期的政策;五是继续精简行政审批事项和涉企收费。二是进一步支持和服务民营经济发展。国家税务总局发布《关于实施进一步支持和服务民营经济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推出了5大项共计26条的举措,其中不少都是对民营企业“真金白银”的实惠。具体亮点有:不折不扣落实税收优惠政策,不收“过头税”,对符合享受税收优惠政策条件的民营企业与其他纳税人一律平等对待;积极配合有关部门研究提出降低社保费率等,确保总体上不增加企业负担,确保企业社保缴费实际负担有实质性下降,对包括民营企业在内的缴费人以前年度欠费,一律不得自行组织开展集中清缴;配合有关部门抓紧研究提出推进等实质性减税、对小微企业和科技型初创企业实施普惠性税收免除的;进一步清理税务证明事项和精简涉税资料报送;持续更新办税事项“最多跑一次”清单;按照世界银行《营商报告》的纳税时间标准,2018年再压缩10%以上,并持续推进为民营企业等纳税人办理涉税事项的提速工作;丰富多元化缴退库方式,推动通过第三方非银行支付机构缴纳税费等缴款便利措施;大力支持民营企业“走出去”,进一步落实好与110个国家和地区签署的税收协定;依法为经营困难的民营企业办理延期缴纳税款。对确有特殊困难而不能按期缴纳税款的民营企业,税务机关要通过依理税款延期缴纳等方式,积极帮助企业缓解资金压力;包容审慎监管的原则,积极培育民营企业新兴经济增长点,大力支持企业做大做优做强。三是支持跨境电商发展。通过扩大跨境电商进口享受税收优惠的商品范围和商品限额上限、完善跨境电商出口退税政策,直接降低跨境电商进出口成本,刺激进出口需求。

  货币政策将更侧重国内经济平衡,致力于稳增长目标,“去杠杆”逐步转向“稳杠杆”,加快疏通货币信贷传导梗阻,促进银行体系信用扩张,金融供给偏紧局面将得到改善。一是保持流动性将合理充裕,货币市场利率或将进一步走低。央行将延续“收短放长”的流动性调节思,通过定向降准、MLF、PSL等货币政策工具加大中长期流动性投放,改善银行体系流动性结构,缓解期限错配风险,为银行信用创造修复、“宽货币”向“宽信用”传导创造条件。由于我国存款准备金率仍处于高位,降准空间仍大。此外,监管压力持续、存款占比下降、表外回归表内等原因导致当前银行自身负债成本高企,有碍于企业融资成本下降和融资条件改善,也制约了“宽信用”效果,实体经济流动性状况不容乐观,因此央行可能在2019年择机开展1~2次降息,以改善利率传导阻滞,增强利率调控能力,促进M2与社融增速反弹。具体方式上,或以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为主,同时辅以价格型工具,但调整存贷款基准利率的概率较小,较大概率对公开市场逆回购和MLF等政策利率进行调整,逐步引导中长期资金利率下行,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二是货币政策将进一步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的金融资源倾斜力度,民营和小微企业融资有望改善。一方面,完善对金融机构小微、民企业务的考核激励机制,将对小微、民营企业的信贷投放和债券投资情况等纳入考核体系,细化具体考核要求,并督促和指导银行改进内部激励约束机制和风险管控机制;另一方面,综合运用再贷款、再贴现、MLF品扩容、设立纾困基金等手段精准对接金融机构的小微、民企信贷投放,民企债券融资支持工具也有望加速扩围,上述举措将有效促进民企直接和间接融资。同时,结构性减税或增加支出等积极财政政策的配合亦将发力。随着一系列支持民企融资的政策密集落地,流动性向实体的传导效率有望得到实质性改善。

   文章来源于博贝棋牌850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