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凤山简历2020年新冠疫情的爆发对全球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发展的速度以及对经济的创伤超出预期。疫情产生的和经济停滞大幅削弱了全球消费和投资,外部需求的疲弱及大商品价格的走低也广泛冲击了贸易及进出口。
发达经济体在此次疫情中遭受重创,其中欧美是此次疫情的重灾区,经济陷入严重衰退。2020年美国P萎缩3.5%,是1946年以来的最大降幅;疫情导致欧盟经济陷入严重衰退,2020年萎缩6.4%,其中和法国经济分别萎缩5.0%和8.3%;疫情和脱欧的双重打击导致英国经济衰退程度高于欧盟,且经济预期不振;2020年日本经济遭受疫情重创大幅萎缩4.8%。
新兴经济体经济普遍下滑严重,各新兴经济体受疫情冲击的程度由于经济结构和财政基础实力的差异而明显分化。东南亚、中亚以及中东和北非地区受疫情冲击相对较小,2020年P分别萎缩4.4%、2.1%和3.2%;而南亚和拉美是此次疫情的重灾区,经济陷入严重衰退,2020年P分别萎缩6.7%和7%。
展望2021年,随着疫苗接种的加速以及政策的持续性支持,预计全球经济将实现复苏,但由于自身经济结构的差异、疫情前发展趋势、政策空间及进程的不同,疫情后各经济体的复苏进程将呈现分化态势。
发达国家普遍采取了大规模的刺激政策,且在疫苗研发和普及上存在优势,预计发达国家整体复苏速度将领先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
☞随着疫苗接种加速以及大规模刺激政策的落地,预计2021年美日欧经济将逐步复苏。目前美国经济复苏具备一定支撑,有望于2021年下半年收复疫情带来的经济损失;
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在疫情冲击下的经济表现和疫后复苏态势出现明显分化。部分国家由于风险加剧、结构性受阻,经济恢复的难度显著增加,陷入经济萎缩与结构性矛盾交替影响的恶性循环。
☞东南亚和中亚地区随着疫情已基本得到控制,叠加刺激政策的延续和全球需求的回暖,预计2021年经济将分别反弹5.5%和5%,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中东和北非地区财政实力较强,2021年随着石油出口的回升和非石油部门的持续增长,该地区经济有望迎来3%左右的温和复苏;
☞拉美和南亚地区经济普遍基础实力较弱,债务负担较高,且部分国家结构性受阻,导致疫情后反弹动能不足,预计2021年将反弹4%和3.3%,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2021年,全球范围内的超宽松货币政策仍将持续,叠加大规模的财政刺激,全球债务水平将维持高位,从债务角度需重点关注疫情前已进入经济放缓通道、政策空间不足且外部风险敞口较大的国家。
2021年全球主要央行将维持宽松基调,同时,发达国家普遍推出了大规模的财政刺激政策,短期内财政刺激不会退出,导致的财政赤字和债务水平普遍攀升,而上升幅度或较2020年有所下降。
发达经济体的融资预计将大致维持在当前水平,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的融资将逐步改善,但内部将出现明显分化。对于经济基本面较好且在疫情中恢复较快的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而言,宽松的外部有利于其在国际市场融资以帮助经济企稳复苏,同时对外部风险及债务风险的缓释起到积极作用。
而对于疫情前已进入经济放缓通道、政策空间不足同时外部风险敞口较大的国家,债务负担持续加重或引发新一轮主权债务危机。个别本身债务风险高的国家外部融资仍旧受限,例如斯里兰卡短期及中期外部压力仍然很大,主权债券融资渠道仍不畅通;由于债务成本高企、复苏动能薄弱,南非和巴西等国家发生主权债务危机的风险正在上升。
美联储的大放水导致债务规模加速攀升,并将在更长期限内逐步削弱美元实力,对于全球金融系统的稳定性带来一定冲击。
目前全球疫情虽已出现拐点,但欧美市场仍未完全度过危机、美元流动性紧张尚未真正解除,新兴市场增长前景随时面临重估,伴随投资者对脆弱的新兴市场经济体重新定价风险,资金流向会表现出更明显的偏向性,其中基本面薄弱的新兴市场经济体仍面临较高的外部风险,如南非、乌克兰、阿根廷、土耳其等国。
在全球格局日益复杂、中美对峙格局常态化的大背景下,疫情加速了全球地缘格局的重塑,同时需部分国家风险上升带来的不确定性。
短期来看,拜登上台后以修复美国经济为首要任务,预计短期中美关系不会继续恶化;但中美将延续竞争对抗格局的主基调,中美对峙具有长期性和日益严峻性。
中美欧之间由于和经济利益的相互牵制,竞争合作关系趋向复杂,相互牵制博弈的格局将延续,并成为疫情后主导全球地缘格局的主线。一方面,美欧之间的同盟关系在拜登上台后有望得到改善,而另一方面,中欧投资协定等战略性协议的签订将进一步加深中国与欧洲在经济上的依存度。
中东方面,地缘风险仍然高居不下。此外,经济恢复周期的拉长也将进一步抬升部分国家的风险。如果疫情的影响时间超出预期,或出现更多的内部治理不稳甚至地缘冲突,造成全球风险普遍抬升。
在全球贸易摩擦的大背景下,区域化贸易或成为全球贸易发展的新趋势,或为疫后经济复苏带来新动能。
区域化贸易或成为全球贸易发展的新趋势。2020年以来,《美墨加三国协议》(USMCA)、《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以及《中欧全面投资协定》(CAI)的签署有望推动区域间贸易往来稳步增长,为疫情后经济复苏带来新动能。
2020年中国首次超越美国成为欧盟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叠加《中欧全面投资协定》的签署,预计中国和欧盟之间的经贸往来将更加密切,双边投资规模有望增长;而欧盟与美国和英国的双边贸易规模明显下降,未来增长潜力相对较低,欧盟与中国、美国和英国的经贸格局面临调整。
贸易摩擦和新冠疫情推助了国家和企业产业链转移的意愿,而贸易区域化发展或为产业链重构提供新思,区域内国家或利用自身资源禀赋重塑产业链,以应对外部冲击。
大力发展绿色低碳经济成为后疫情时代经济发展的新共识。加大绿色投融资既能实现必要的碳排放削减,又有益于推动各经济体从疫情衰退中复苏。
拜登上台后签署了美国重返《巴黎协定》的行政命令,重新实施环保管制,全球就发展绿色低碳经济重新达成共识。在经济修复时期,都在强调通过绿色基础设施建设和数字化发展促进生产率增长。
此外,“一带一”的战略意义在疫情后将更加凸显,RCEP以及CAI的签署以及绿色“一带一”的推进有望为全球经济增长提供新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