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4月8日至11日在海南博鳌举行,亚洲乃至世界进入一年一度的“博鳌时间”。今年年会的主题是“创新的亚洲,繁荣发展的世界”,如何通过创新提升亚洲的竞争力?亚洲未来发展走势如何?中国将在亚洲经济格局中扮演什么角色?《经济日报》记者专访了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王军。
记者:在您看来,由全球贸易复苏和中国强劲增长带动的亚洲经济回暖,具有多大的可持续性?可能打断亚洲经济好转势头的风险有哪些?
王军:从去年开始,全球经济我的换夫经历出现了同步复苏,带动了亚洲经济回暖,亚洲本身也是全球复苏的重要贡献者。从中国前两个月的主要经济数据来看,如果没有大的意外和人为干预的线年亚洲经济能够保持相对比较平稳的回暖态势。
近期亚洲经济也出现了一些负面因素,比如中美之间的贸易冲突呈现出升级的态势,两大经济体之间的贸易冲突必然会带来外溢效应,可能会导致全球需求减弱,全球投资更趋保守,这对于亚洲经济复苏是一个负面的因素。此外,美国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及其外溢效应都会给亚洲经济带来不确定性。
金融市场波动性加剧值得注意。最近美股在创下历史新高后出现了明显的下跌,而且呈现巨幅震荡的态势。对于美国科技股是否存在泡沫,以及泡沫一旦破灭会对全球资本的流动和主要货币的币值稳定带来何种影响,现在还很难预料。在全球经济复苏基础并不牢固的情况下,金融市场的巨幅波动和调整也会影响经济的稳定运行,进而对亚洲经济产生负面影响。
王军:亚洲发展既受外部的制约,也有自身内部的问题。在逆全球化、主义抬头、发达经济体吸引制造业回流的情况下,亚洲从全球化获得的红利减少,外部发展不利。从国家内部来看,大多数国家仍处于欠发达状态,基础设施比较落后,创新能力不足,差距大、分配不均,社会发展水平较低。亚洲经济在未来还有的要走,短期内很难有彻底的改变。
谈到转型升级,大多数经济体并没有找到适合本国的转型升级径。此外,大多数亚洲经济体的工业化和城镇化的任务还没有完成,基本的、健全的工业体系尚未建立起来。亚洲国家多属于资源供应的国家,其产业结构多以低端的加工制造业为主,处于产业链和价值链的低端。没有完整的工业体系,就无法享受到工业化带来的跃升机会。在人口结构上,亚洲国家农村人口占大多数,收入提高缓慢,消费很难成为主要的拉动力量,这些都是造成转移升级困难的重要原因。
基于这样的现状,中国提出了“一带一”,就是希望通过我们自身的努力推动亚洲经济一体化,改善亚洲区域的基础设施和人力资本状况,使亚洲经济能够从根本上有所改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本质上也是希望亚洲能够团结起来,共同努力实现共商共建共享共赢的目标。
王军:首先,中国在亚洲经济格局中是一个主要的引擎,同时也是一股稳定的力量。亚洲经济能有现在的表现,与中国在其中的担当和责任是分不开的。此外,在亚洲内部,不同的经济体由于体量不同、贡献不同,话语权也不同,现有的体系可能存在很多不尽合理的地方,在这方面,中国扮演着亚洲经济和金融治理体系的推动者的角色。中国一直贸易,鼓励区域内贸易和投资的化和便利化,对于活跃亚洲的经济作出了重要贡献。
此外,中国把精准脱贫作为三大攻坚任务之一,通过自身的努力,消除7000万左右人口的贫困问题,实际上也是在推动亚洲的包容性发展,落实联合国2030年的可持续发展目标。亚洲很多国家都有大量的贫困人口,中国的做法也常好的实践。在应对气候变化、推动全球节能减排等方面,中国也是积极的贡献者。可以说,中国在亚洲的经济格局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是一个正面的贡献者和推动者。
本文由 恒宇国际(www.neivn.cn)整理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