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名家专栏> 文章内容

解读吴晓波的雅与俗

※发布时间:2017-8-6 8:01:48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吴晓波——那位在大数据中,习惯将自己包装成“皆醉唯我独醒”的翩翩学者,究竟该如何被解读?

  在一个月前的5月20日,记者与吴晓波的助理取得联系,准备做他的访问,关于新书,关于他对高富帅领域的表达。

  大约两周后,收到从杭州寄过来的五本《把时间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从这本散文里看到的吴晓波和《吴晓波频道》里的他完全迥异。在散文里的他浑身都散发出一种自信,气势朗朗,毫无颓靡之态,精悍而坚定,却令人感到有点不线日,接到吴晓波方面的消息,采访时间被约定在了半个月之后的6月16日,地点是杭州。于是,记者按照资本领域、生活方式、新书和当前话题,查阅了大量资料,并给吴晓波准备了33个问题。

  6月13日,记者得知吴晓波当天即到武汉讲课,因为总部就在武汉,方便面访,但遗憾的是,吴晓波却以闪电般的速度“爽约”,其助理在第二天6月14日才告知——当晚吴晓波课后就飞离了武汉。不过,助理仍向记者可以电邮形式接受专访,承诺在6月18日吴晓波将以邮件的方式回复记者的提问。

  然而,当6月18日这天到来时,记者所得到的吴晓波方面的回复是:吴晓波在上海忙活动,这周都回复不了。

  继而,记者继续礼貌地电话和短信,而吴晓波及他的助理,从此悄无声息,不再有任何只言片语,哪怕只是经过充分修饰的“歉意”。

  但是,吴晓波仍会继续以他的方式来挖掘自己、展示自己,向所有来到舞台前对他着迷的愿意购票入场的观者们。

  2015年6月17日,入围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的纪录片《我的诗篇》在上海国际影城举行首映礼。这是国内第一部还原当下打工诗人生活状态的纪录片,背后的策划者就是吴晓波。

  作为中国最知名的财经作家,平时采访与笔下反映的都是国内经济风云人物,是什么原因使得他把关注的目光从所谓的“高端”转向“底层”的呢?

  对此,吴晓波解释,外国人对现代中国的了解,首先是“中国制造”,然而究竟是谁在制造?我们知道马云、王传福、李书福……但真正做出袜子的是谁?做出皮鞋的是谁?没有人知道,其实中国3.1亿的一线产业工人才是真正的中国制造者。他们的是这个时代必须要记录的,作用和马云他们不一样,但是同样是记录这个时代经济状况不可或缺的浓墨重彩。

  吴晓波说,这些打工诗人的诗篇是他们的。在当下的中国,工人和诗歌在一定意义上都面临被边缘化的命运。拍一部记录电影,只是想把他们的声音传递给更多的人。

  吴晓波表示,他曾读到郭金牛的《纸上还乡》时被了,这种已经许久没有在自己身上出现过,这是一名在富士康目睹一次次跳楼的打工者写下的——

  “诗歌是作为记录一个时代的声音而存在的。我不是诗人,但在我的内心深处,一直有一颗诗意的心。”

  作为一个为中国当代企业家写史立传的财经作家,吴晓波一直得益于自己内心深处的那份诗意情怀。在临毕业之前还做了一件颇具诗人气质的事情:和三名同学结伴骑自行车,走遍了长江以南的所有城市。

  正是这次江南骑行,使他们获得了来自湖南娄底一位廖姓陌生企业家的7000元赞助,让这次实地考察得以顺利进行完。然而与这位陌生企业家的第二次见面则整整延迟了25年。

  2014年10月25日,这次重聚的温暖故事在湖南洪江古商城温暖演绎,吴晓波及“廖厂长”向众人回忆那段尘封的感人故事,并引发一场关于理想主义和家国情怀的探讨。当天,吴晓波和“廖厂长”商议共创公益基金,帮扶青年创业。2014年12月,初始基金100万元、命名为“廖厂长·吴晓波青年创业公益基金”正式启动,它由“廖厂长”、吴晓波和湖南日报报业集团联合发起。

  吴晓波说,在自己读大学的时候,正是金庸的作品在“”的时代,那时的金庸小说不是简单地能用“流行”来替代,去东海的桃花岛上做岛主也几乎是每一个热血青年的终极梦想。

  后来吴晓波在自己的文章中写道:1999年,马云在自己杭州的家中创办阿里巴巴,只有五十万元创业资本;1999年,年轻工程师马化腾凑齐五十万元,创办了腾讯;1999年,国企董事长秘书陈天桥拿仅有的五十万元辞职创办了盛大;这几个发生在1999年的五十万元的故事,都已经成为了当代青年创业史上的传奇。

  或许诗人总是跟酒结缘。吴晓波用自己收获的杨梅,采用他老家的古法酿造出了一款叫“吴酒”的杨梅酒。如今,吴酒已经上线销售了。

  今天来看,吴晓波在1999年用五十万元所创造的价值,显然无法和马云、马化腾、陈天桥相提并论。然而,吴晓波却心思。用他自己的话说:但在我,却好像农民对种植的热爱一样,既无从逃避,又无怨无悔。

  今天的吴晓波,早已经不是当年的那个懵懂少年。他创办的蓝狮子财经出版中心至今已成为原创财经出版领域的代表公司。并出现在各类、会议、论坛现场,与企业家、读者、畅谈财经话题。与此同时,仍保持着每年写作一本书的效率。

  吴晓波透露,自己的生活节奏很慢,习惯睡懒觉,晚上不工作。喜欢打麻将、看电影、看韩剧,基本上有点分量的影片都不会错过。通常在下午5点半完成一天的写作后,会去楼下的健身房锻炼1个小时,以便自己能够穿“只适合没有啤酒肚的男士”的GiorgioArmani西装,活得从容而有诗意。

  对此,吴晓波表示:“财富有很多种,每个人的理解也不一样。但是对我而言,最重要的财富就是家人。”

  妻子邵冰冰和他可算是“青梅竹马”:同在浙江大学的校园里长大,中学同学,虽不是“同桌的你”,可也是前后桌。大学时代确立恋爱关系,毕业三年后缔结连理,定居杭州,之后夫妻共同创业,成立了蓝狮子财经出版中心。

  吴晓波说,蓝狮子里其实很多人都很怕我,甚至不敢开会,我一开会就变成一个咆哮君。他更多的是作为一个“灵魂人物”出现,具体执行则是妻子邵冰冰。典型的中国式“夫唱妇随”。

  吴晓波和邵冰冰都40多岁了,而他俩相识却有30多年。吴晓波觉得,这是自己拥有的一份格外珍贵的财富。他认为:经营家庭相对于经营企业来说也许更重要,更让人值得付出努力。经营企业,顶多只有所产生的是属于你自己;经营家庭,所产生的一切都是你的。

  2015年5月份,作为出版过诸多财经专著的吴晓波出版发行了自己的第一部散文集——《把生命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这本散文集里,收录了众多表达自己亲情与友情的文章,也有一些诸如《去日本买只马桶盖》、《我和我的总编同学们》等在微信朋友圈被广泛的杂文。

  任职于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先后担任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系主任、EMBA教育中心主任、副院长、常务副院长、院长。泰国亚洲理工学院(AIT)博士后、英国剑桥大学访问学者、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富布赖特高级访问学者。入选“浙江省跨世纪学术与技术带头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浙江省“三育人”先进教师及浙江大学教书育人标兵。长期从事全球网络中的中国企业创新与战略管理的教学与研究。

  对“吴晓波”产生兴趣,是因为《吴晓波频道》。从来没见过一个人自说自话可以说得这么有味道,又很坦诚:把自己的骄傲、、智慧,都一笔不漏地写出来,演出来。在难得的真诚之外,还有一份勇气,的勇气。一个人作品的深度,正取决于他对自己挖掘的深度。吴晓波以一种难忘的方式,挖掘了自己,重塑了自己。吴晓波也实在是一个可爱的人,虽然很矛盾:说话爱爆粗,同时又文质彬彬,引经据典,酷爱阅读;他俨然一个粗人,同时又非常细腻;他混过,玩过,过,见过真场面和血江湖,甚至带着市井江湖的痞气,同时又有最文艺的梦想,孜孜不倦去地实现一个少年的渴望。

  这几年之间,吴晓波从一个财经作家,变成大明星。他的粉丝越来越多,涉及的领域也越来越广。他在心目中的形象也是微妙而尴尬。看到的吴晓波都是上呈现出来的。真实的他,到底是什么样子?

  20多年前,在复旦大学文科图书馆里,一本罗纳德·斯蒂尔撰写的《李普曼传》,把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新闻记者精彩而丰富的一生呈现在了一吴晓波面前——在近60年的时间里,李普曼以专栏文章影响着美国、白宫和世界的格局。对上个世纪的美国人而言,每天早上读李普曼如何评论这个世界,才能开始新的一天。

  李普曼仅仅凭借言论写作就可以影响一个国家和社会,甚至是历史的进程。“你很难这样的人生。”吴晓波回忆说。就这样,原本很有希望成为一名诗人的吴晓波了财经写作的道。

  1989年,刚大学毕业的吴晓波来到了浙江分社做记者。很快就凭借两个新华“内参”的稿子小有名声。然而,办公室里一名大他十五六岁的同事每天循规蹈矩的生活引起了他的注意:“那就是日复一日的重复,这样一眼就看到退休的生活真的不是自己的追求”。

  得益于记者的身份,吴晓波的新闻从业经历使他亲身经历了1990年代中国经济风云变幻的格局。作为许多重大事件的采访者,积累了足够多的一手资料。然而,究竟该以怎样的叙述逻辑来呈现这惊心动魄的30年?期间,他不断地破碎自己原本总结的写作经验,放弃了最擅长的列传体,最终选择了编年体。

  整整4年的辛劳,《激荡三十年》于2008最终出版,随后引发了强烈的震动。吴晓波以写实的手法和犀利的风格,描绘了1993年—2007年间,部分国企和民企在激荡三十年和崛起中的历程。

  这部书被评为“2007年度中国最佳商业图书”,也让吴晓波在2009年收获了750万元的版税,荣登中国作家富豪榜第五位。

  中国的知识似乎一向羞于谈钱。但吴晓波不。他认为饿着肚子的思想家,最后只能思考自己的肚子,只有财务上了,才能获得思想上的。

  “我一直认为,对知识来说,贫穷绝对是一种耻辱。现在是商品社会,我不羡慕亿万富翁,但也不认为贫穷是一件骄傲的事。视如粪土,不可能,没见到过的人才会这样。保持一个中产阶级的收入,最大的好处就是不太容易被。比如现在写书,人也不用怕。你要跟我打官司就打官司,打2000万我家里还有钱,就三套房子不见而已。财富就是你的资本。”

  很多人猜想,吴晓波从事财经写作多年,一定有很多企业家朋友,然而吴晓波表示,他的工作是描写企业家这个阶层,所以没办法和他们成为私交很好的朋友,也没办法和他们做生意。只有这样才能保持性,说自己该说的话。“当然,我对他们很友善。我不仇富,因为我也很富。”

  吴晓波说:思考是一个财经作家的灵魂。换成做企业的话,也叫核心竞争力。借着这个话题,吴晓波也谈到了上个星期乱糟糟的手机江湖:联想移动因业绩不彰换掉主帅刘军;做空调的董明珠死活也要做格力手机;周鸿祎把智能手机的价格打到了399元;雷军和贾跃亭则直接“对掐”,一大堆相干或不相干的人都往手机行业挤,人人都说自己正在这个行业。

  吴晓波直接对他们下了判断:无论是内存能力还是速度能力,乃至拍摄清晰度能力,他们没有一项是属于自己的核心技术开发,那么,剩下的便是组装能力和市场营销能力了,凭这两项试图“行业”?我不相信。

  曾经长期在传统工作过,并且依靠传统平台成名的吴晓波在2014年开始了新的思考:面对网络以及微信等的应用,自己应该怎么办?

  吴晓波表示:“一个人很容易被这个年代抛弃。我爸爸今年76岁,退休以后不问,每天遛鸟。今年过年,他的两个孙子回来,说要发微信红包,老爷子就开始装微信,然后在网上抢红包。接着又开始网购车票,然后能在一号店买东西。一个76岁的老人被他的孙子逼到了互联网上。”

  2014年5月8日起,吴晓波停掉在纸媒和门户网站上的全部专栏,转而推出个人品牌的自——“吴晓波频道”。如今,他每个星期在这个微信号中发布两篇专栏文章和一个视频节目。

  “吴晓波频道”的未来会怎么样?他自己也不知道,但对其商业收益很乐观,“原来我的受众是50后、60后甚至70后的人群,很少面向85后。然而‘吴晓波频道’上线%,其中一大半人没有读过我的书。必须承认,世界很快就会为80后、85后所拥有。”

  吴晓波讲起了今年4月15号参加的一个经济会议:张瑞敏(海尔创始人)说,“做海尔30多年,一直认为有两个绝杀的武器,第一,我有8.2万的产业工人,经过30年的训练,全世界最精炼的工人是山东人,纪律性很强。第二个,我在全国有万家海尔连锁店全部是直营和加盟的海尔专卖店,这两个是我以前大杀全国的武器,今天这两个差点把我干死。”

  张瑞敏表示要才能。“68岁的人了跟我讲现在要,他甚至可以金盆洗手不干了,真是了不起。”吴晓波叹道。

  吴晓波坦言,正是有了像张瑞敏先生这样的企业家们,自己才对未来的中国经济充满了希望,“今天的中国,没有夕阳产业,没有传统产业,有的是生生不息的创新和对旧模式的。未来所有传统制造业、服务业都将经历非常痛苦的转型和升级,我认为起码超过一半的人5年后会离开这个会场,但是留下来的人会看到一个焕然一新的中国!”

  推荐:

  

相关阅读
  • 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