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投资时机> 文章内容

中关村天使投资协会会长李汉生:创投应多关注从“0”到“1”的创业者

※发布时间:2018-5-31 6:42:02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近期出台的创业投资企业和天使投资个人投向种子期、初创期科技型企业,按投资额70%抵扣应纳税所得额的优惠政策备受业内关注。这个税收“大礼包”将给创投领域带来哪些影响?当前我国创业投资有何新趋向?创投和初创科技企业如何实现共赢?《经济日报》记者就此专访了中关村天使投资协会会长、上古资本董事长李汉生。

  李汉生:创业投资企业和天使投资个人投向种子期、初创期科技型企业,按投资额70%抵扣应纳税所得额的优惠政策受到创投领域的欢迎。这项政策将进一步促动更多投资人关注初创科技企业,尤其对一些还在斟酌考虑阶段的投资人,可能会强化他们的投资意愿。当下,创投领域对科技类创业项目的关注度越来越高,比如生物科技、新材料、人工智能、区块链等等。相比消费类模式创新,科技创业门槛更高,周期较长。对这类项目,我们会评估其是否能真正满足产业内的比较重要的需求,技术是否具备先进性,团队实现技术突破的能力如何,当然还会看技术能否被有效应用。

  李汉生:好的天使投资应是“情怀”和“”并重,一方面有成全、帮助创业者的热心;另一方面也能通过选择,使投资获得较好收益。不能先考虑退出,再考虑投资,这样的投资逻辑会导致比较早期的项目乏人问津。天使投资不应把着眼点放在退出上,而是要关注企业价值的提升。因为企业价值提升是获得投资回报的基础。

  我不太推崇所谓“风口”上的投资,因为这样会制约投资人的视野。有一些好的创新项目,可能不在“风口”上,但却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如果投资人总是以“风口”来选择项目,可能会错失很多良机。

  李汉生:有说法是美国的天使投资更有耐心。其实主要原因在于他们多是个人天使投资,在年期上没有太多约束。 在美国,个人天使人群约有30万人,每年投出六万多个项目。过去我们更多关注的是机构投资人,因为他们投了很多明星项目,投资人在行业内很活跃,备受关注。但他们一定是用机构思维做投资的。机构化天使目前已经处于一个稳定的状态,随着机构募资规模越来越大,就会慢慢往后期投,可能导致早期项目拿到机构的钱越来越难。

  相比机构天使,我们对天使投资个人的关注有待进一步加强。近年来这一群体在不断扩大,很多已经取得成功的创业者、高管等都加入个人天使行列。然而,他们还需要一个成长历练的过程,需要有耐心和能力陪创业者走一段比较长的。今年年初,全国部分地区天使投资人组织联合发起的“中国天使投资人联盟”成立,以链接各地个人天使俱乐部,促进交流学习,提高投资能力、共享投资资源。

  李汉生:投资人和创业者应该注重不同阶段的充分交互。比如创业初期,很多创业者在经验、资源、管理视角等方面存在不足,投资人需要像“种子”一样给予更多的资源支持。到了后期,创业者可能更需要市场拓展、开发客户方面的帮助,这时投资人给予帮助和配合的重点也应随之转变。投资人和创业者之间产生矛盾往往是出现“错配”,也就是在一些阶段,创业者希望投资人充分帮忙,但是投资人因能力有限等原因没有做到;或者创业者不愿投资人在某些阶段过度参与,而投资人依然“指手画脚”。这就需要充分交互以及时掌握双方的变动。

  总之,在从“0”到“1”这个创业阶段,缺钱、缺人、缺资源,我们希望创投圈能够借此次政策东风,进一步关注初创科技企业,与创业者一道成长、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