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姜琍敏
(慧海)初至江西参见马祖,祖问曰:
“从何处来?”
曰:“越州大云寺来。”
祖曰:
“来此拟须何事?”
曰:“来求佛法。”
祖曰:
“自家宝藏不顾,抛家散走作什么!”
(慧海)遂礼拜问曰:
“阿那个(什么)是慧海自家宝藏?”
祖曰:
“即今问我者,(就)是汝宝藏。一切具足,更无欠少,使用自在,何假(必)向外寻求?”
慧海一听,立即识见了自己的本心,豁然大悟。
——《景德传灯录》卷六
慧海了什么,他心里明白,我不清楚,也并无兴趣去弄清楚。因为我读此轶闻,也已若有所悟。那就是,既然马祖已告诉我,何假向外寻求,那还管别人悟得什么作甚?
至于我自己了什么,可能也没多少新玩艺,即:
人生,学无止境。学习的目的虽有所不同,基本上是脱不开增智,以利并有用于世这一根本的。而开卷有益,只要你努力学习,终究是有所收益的,这没有疑问。但人们学什么,如何学,却是有着很大差异的。许多人,包括我,常常会为学所困,不知不觉便成了一只只知机械地学习,却迷失了的屎克郎。
不是吗?我们经年累月地爬呀拱呀,孜孜不倦于书海,或到处寻觅他山之石,却不知不觉地忘记了学习的本来目的,但知学,不知用或根本不打算用。比如哪儿出了个先进典型,便蝗虫般从四面八方嗡嗡而至,谓之取经。但那经是否适合自己的需要,就很少考虑。甚至压根就没打算真用,听到别处又有新的名堂,便赶紧打点行装,嗡嗡营营地又上了。
这倒罢了,可悲的是,我们在经年累月的“学习”与寻觅中,还形成了一种习惯,即言必有出处,行必有依据,且。一事当前,潜意识里想的是有没有“道理”,符合不符合规矩,亦即是不是“佛法”大意,就是没有自己的判断或个性,没有“我”。
看来,与其如此,倒真不如时时向自己问上一句:
“自家宝藏不顾,抛家散走作什么!”
当然,开发的宝藏,肯定也不是学习的意思。关键是要明白,它山之石再好,终须经“我”之打磨削琢,方能化而为美玉。而根本目的是丰富自家宝藏,充实“我”。说到底,活在的这个人儿啊,是我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