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经济数据> 文章内容

顾介康等谈新中国70年江苏经济发展的成就与经验

※发布时间:2019-11-3 8:18:27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面部痣的位置与命运10月20日,江苏省经济学会主办的新中国70年江苏经济发展研讨会暨江苏省经济学会七届六次常务理事会在江苏省社会科学院举行。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王广禄)10月20日,江苏省经济学会主办的新中国70年江苏经济发展研讨会暨江苏省经济学会七届六次常务理事会在江苏省社会科学院举行。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常务副刘德海,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章寿荣等出席会议并讲话。江苏省常委会原秘书长、江苏省经济学会原会长顾介康,江苏省金融研究院院长吴先满,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徐志明,南京师范大学商学院教授蒋伏心,江苏省人民研究室副主任臧建东,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徐康宁,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江苏长江产经研究院院长刘志彪先后发言。与会专家学者围绕城乡关系的重大变化、工业化发展与产业创新、农业高质量发展、长三角一体化等话题展开研讨交流。

  顾介康表示,城乡关系是经济发展中的重大问题。70年来江苏的城乡关系经历了5个阶段的变革。实践表明,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启动点,是加快中心城市现代化建设,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准管理,不断增强集聚辐射功能,在区域发展中发挥主导作用。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关节点,是城乡通开,畅通城乡之间各种资源、要素、信息双向快速流动。中心城市的集聚、 辐射功能,是通过各种资源、要素、信息快速流动来实现的。要特别注重城乡基础设施、城乡市场体系、城乡信息网络的一体化建设。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连接点,是推进农村的小城镇建设,强化其承上启下、双向传递的功能,发挥好连接城乡的桥梁纽带作用。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着重点,是切实解决好新形势的“三农”问题。把“三农”问题解决好了,才能为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打下的经济基础、思想基础和群众基础。

  吴先满认为,新中国成立70年来江苏工业发展主要经历了初创、全面发展和后工业化三个阶段。发展至今,江苏工业总量规模持续增加,工业行业规模结构日趋合理,工业企业经济效益较好,工业企业实力显著提高。工业化发展进程中,江苏经济市场化程度较高,积极利用外资加快工业化进程,推进科技创新走新型工业化道。在产业创新方面,通过“农转工”发展乡镇企业、“内转外”发展出口、“大转强”提升发展质量,不断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分三个阶段先后推进新能源、新医药、新材料、环保、生物技术、软件和服务外包、物联网、信息技术、云计算、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智能电网、海洋工程装备等新兴产业。经过几十年持续发展,江苏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发展迈上新台阶,先进制造业整体实力不断提升,新兴产业规模迅速增长。

  徐志明谈到,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对于农业来说,提升农产品供给质效是农业转方式、调结构的必然选择。江苏农业通过近些年来加快发展新业态、新种养模式和新型经营主体,在提升农产品供给质效上取得显著成效。农业综合产能不断提升、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农产品品质不断增强、农业生产效益不断提高。提升农产品供给质效的主要途径是,通过促进农村三产融合发展调优产业结构,发展绿色优质农产品调优产品质量,发展高效种养模式调高经济效益,培育农业新型经营主体调强经营主体。主要经验有:加强规划引领,推动农业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打破农业管理体制桎梏,不断扩大农业经营规模;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力度,提高农业产出效率;出台农业扶持政策,引导优质高效农业加快发展。

  “地区间竞相的对内对外,就是区域一体化发展。”刘志彪提出,区域一体化发展是指在一个大经济区域中,各个行政边界清晰的地区之间,不断消除区域发展中各种阻碍资源和要素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实现市场竞相和充分竞争的过程。他认为,长三角一体化要多用市场化、化手段推进,尽可能不要用或少用行政化、命令化的手段;要多从具体项目出发考虑一体化的协同和联合,不要在广大的界、难操作的范围内,发抽象的一体化建设的议论。可以在更加广泛的领域寻求具体的容易解决的问题开始合作,如消除人口流动障碍、统一新能源汽车充电桩标准等等,让人们切实感受到一体化的好处。在政策措施上,可把企业作为实现一体化的主体,构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组织形式,注重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空间载体建设,鼓励区域内企业的收购兼并,发挥各种国家战略在区域一体化中的效应叠加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