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今日财经> 文章内容

第一财经日报:稳投资需低效率基建

※发布时间:2019-3-20 4:48:17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我的换夫经历2018新浪十佳银行理财师大赛火热报名中!大赛分为个人赛和团队赛,将通过线上答题、理财话题直播、线下答辩等全方位多形式选拔银行理财精英,优胜选手将有机会拿万元现金大、享千万流量打造个人IP。【点击报名】

  面对当前中国经济遇到的困境,7月底召开的中央局会议将稳投资列为未来经济工作“六稳”之一,近期配套财政、金融政策也持续发布,基础设施建设不出意外地被赋予重任,不过由此也引发了诸多讨论。

  财政部8月14日发文要求各地加快地方专项债券发行进度,1万亿元额度应在四个月内集中发行完成。无独有偶,数日前银保监会在官网发布信息,要求加大信贷投放力度,扩大对实体经济融资支持,并指导银行按照市场化原则,保障在建项目融资需求,加大对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的金融支持。同时,国家发改委等相关部门也陆续批复了系列铁、城市轨道交通项目,投资金额动辄数百亿之多。

  从历史经验看,每当经济增长遇到困境时,基建投资拉动经济往往都是重点采用的,2008年和2012年莫不如此。以目前情况看,加大基建投资力度也有其必要性,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口径基建投资增速只有3%左右,相比去年全年增速15%降幅较为明显,既有结构性去杠杆过程中地方主动压缩低效率基建项目原因,也是紧信用下融资难的被动选择。

  不过,虽说加大基建力度对于改变投资持续下行局面具有关键作用,且能一定程度上起到政策托底的效果,然而,基建并非力度越大越好,过度依赖于基建投资带来的短期增长反弹,从长期来看弊端不少,包括加剧地方债务风险、基建对于经济的边际效益递减等。

  事实上,导致这些弊端的主要原因是低效率基建。2008年以来,中国资本回报率出现了较大幅度下滑,原因之一就是主导的投资规模持续扩大。与高效率投资相比,投资的低效率主要以过度投资、重复建设以及大量的投资浪费等形式表现。根据大学对中国95个公和铁项目进行研究的一份报告,近半项目成本收益率低于1,也就是说在运营生命周期内并无经济价值。

  当然,部分基建项目难以简单用成本收益率来衡量,因为可能具备更多的社会效益。但不可否认的是,此前几轮以基建投资为主的刺激计划,确实也留下了明显的后遗症,包括较大的过剩产能、较高的企业资产负债杠杆和较多的产品积压库存。

  因此,眼下试图再次通过加大基建投资拉动经济时,应该特别低效率基建项目,其中众多三四线城市的轨道交通建设项目、部分城市机场与火车站的重复建设等需要重点关注。对一些基建项目的审批,应该多一些事前的研究认证,以及向社会广泛征求意见,避免出现新一轮的产能过剩、资产泡沫以及“债留子孙”。

  换言之,未来加大投资拉动经济,应该是有经济价值回报的有效投资,不然产能过剩、银行坏账和通货膨胀将难以避免,对经济而言又是一次更大的“积患”。

  更为重要的是,纾困中国经济,相较于加大基建力度等措施稳投资,以大范围、实质性的减税为主的积极财政政策更是上策。财政部日前公布,今年前7个月全国税收收入同比增长14%,远高于P增速,足见减税降费空间之大。

  如今,减税降费已进入下半场,重点应当从出台零零碎碎的减负条款转向税收制度,包括大幅度整并税种、大幅度降低名义税率以及大幅度降低社保费率;同时加快立法进程,稳定和明确社会预期,以此刺激消费提振内需、全面优化营商,形成中国经济新一轮增长期。

  总体来说,面对当下经济困境,通过加大基建力度稳投资无可厚非,但要防范低效率基建,且应该把重点放在减税降费之上。